臺江活用“五三”促征遷
蒼霞地塊最后一批遺留戶完成簽約,第二批水系治理征遷僅半個月達到交地條件,紅星及周邊地塊舊改征遷加速收尾……1個月里 ,臺江區征遷工作提速增效,捷報頻傳,利器就是創新應用“五三”做法。
民生為先
征遷提升幸福指數
隨著去年底省皮膚病院簽訂征收補償協議,蒼霞地塊即將全面完成征遷交地任務。“省皮膚病院目前正同步實施醫院過渡點裝修工作,力爭盡早完成后搬遷交地。”據臺江區建投中心副主任葉小斌介紹,征遷工作指揮部堅持依法行政,做到“超常規、不違規”,用“真心換征情”,工作人員耐心傾聽涉遷單位訴求,盡可能幫助解決困難,將人性化貼心服務貫穿始終。
“在去年的征遷工作實踐中,臺江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三’工作方法。”臺江區征收辦主任潘騰說。
所謂“五三”,即注重征遷工作與補齊民生事業短板、提升百姓幸福指數、拓展城區發展空間的“三個結合”,發揮領導帶頭、黨員模范、組織堡壘的“三個作用”,建立五位一體、三會一報、一線考察的“三項機制”,突出與征遷群眾、相關單位、省市單位的“三維溝通”,加大輿論引導、攻堅克難、拆違拆地的“三個力度”。
去年我市打響水系治理征遷攻堅戰后,臺江區就把水系征遷作為舊屋改造和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的重大機遇,以鐵腕治水的決心和勇氣,于去年9月15日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一批水系征遷任務。
“由于現場施工截污管網布置需要,去年11月下旬又新增第二批水系征遷項目,涉及3條內河155戶,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到1個月。”潘騰回憶,當時紅星及周邊地塊征收任務十分繁重,區房管局和屬地街道、社區還是一刻沒有耽擱,立即抽調人員成立攻堅小組,開始入戶調查摸底工作;第一時間與市水務公司、市房管局聯系調集征收資金與房源事宜;分管領導及時協調相關部門調取新增項目航拍圖,迅速啟動了協議征收。
簽約期限最后一天凌晨1點,家住光明新村206號的林先生在協議書上寫下了名字。“這次征遷讓我很感動,結局很圓滿!”他說,當晚,臺江區、街道及社區領導干部連續多個小時耐心溝通,家庭內部的財產糾紛在征遷中成功化解。“即使到了最后一刻,我們也不想放棄任何一戶。”潘騰說,攻堅小組的堅持得到了回應,去年12月9日正式啟動簽約工作后,僅10天簽約率達94%,滿足交地條件。
黨建引領
舊改一線加速掃尾
將黨組織延伸至舊改一線,把“堡壘”建在征遷前沿,是“五三”做法在紅星及周邊地塊舊改項目中的生動實踐。
面對時間緊迫、情況復雜的征收工作,“東道主”瀛洲街道成立臨時黨支部亮明身份,針對每戶的不同情況,找準突破口,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幫助群眾找到最合適最滿意的安置方案。
家住排尾弄的老洪家庭困難,妻子是社區保潔員。考慮到兒子的居住問題,老洪堅持現房安置。而同時,老洪的兄弟姐妹也要求分割財產,這讓老洪犯了難,遲遲無法簽約。
得知老洪家的困難后,街道動遷人員蘭國星和同事多次上門,分別與老洪及其親屬反復溝通,提出優化方案。在工作人員的溝通開導下,老洪和兄弟姐妹達成一致選擇貨幣安置,其兒子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在征遷過程中,有威望的老黨員不僅帶頭配合征遷,并作為征遷宣傳協助員,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瀛洲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學民介紹,在黨員先鋒模范的帶領下,瀛洲街道所負責的征遷組快速推進工作,去年9月28日簽約啟動以來,已簽約752戶,簽約率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