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求新求變 服務做細做實
塔吊揮著“長臂”在空中運輸建材,打樁機一下又一下沖鉆地面……炎炎夏日的閩江北岸,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商圈經濟忙著業態升級,“定制化”服務提升招商實效,各項工作的落實促進臺江區經濟向高質量邁進。
近期建成投用的海西科技金融大廈。記者鄭帥 攝
項目攻堅 爭分奪秒
項目工作是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海峽金融商務區由市建發集團負責建設的建發商務中心現場。在“抓項目促發展,重質量惠民生”的標語下,上演著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該項目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指揮部會議室里高懸著黨徽、黨旗。墻上還掛著作戰圖,各個環節的進度條正在不斷拉長。其中,計劃建設5A商務寫字樓的Q地塊,在交地不到1個月就打下了280根樁。
“我們力爭將三年工期壓縮到兩年,因此每一天都很重要,要全力向前趕一趕、沖一沖。”項目支部書記兼項目經理楊曉暉介紹,上月底,臺江區加大Q地塊征遷交地力度,建發商務中心項目的機械也早早候在場邊。5月31日一交地,打樁機就挺進工地。“由于場地內還有大量舊樁基,施工、勘察等單位進行交叉作業,清障、勘探、打樁等工序做到了無縫對接。”楊曉暉說。
該項目的建設將給周邊白領帶來福音。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一個核心商務休閑廣場,配建40畝公園綠地、400個地下公共停車位,進一步完善商務區的配套設施。
為了給城區發展騰空間,臺江區還全面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在“三年計劃,兩年完成”的目標基礎上,臺江區將市里下達的今年8個舊改項目任務增加到23個;紅星、上下杭等地塊加緊掃尾,確保實現歷史遺留項目全面清零。
商圈集聚 業態升級
理論宣講進了購物中心,端午粽子帶來文化熏陶……這些都是洋中街道與達道壹號·三可小鎮聯手舉辦的活動。被吸引而來的居民發現,達道路68號,這座塵封許久的舊樓正重獲新生。
達道壹號·三可小鎮位于地鐵達道站口,定位為社區型花園小鎮,聚集了餐飲、藥店等生活配套和教育、母嬰等兒童配套,融入了各項休閑娛樂元素,旨在滿足周邊1公里范圍內社區家庭人群的消費需求。
2天前,達道壹號·三可小鎮正式開業。“從我們接手到開業花了不到1年時間,其中少不了臺江區政府的支持。”臺江區明達三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潔說介紹,項目是在1992年落成的老舊建筑基礎上進行翻新改造的。“樓層不高,荷載不夠,有些業態不能進入。”陳潔表示,這些給招商帶來了局限性。
“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經濟發展。”洋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曦說,帶著這樣的理念,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企業排憂解難。在多部門聯動、跨界合作的機制下,達道壹號·三可小鎮現已入駐28家商戶,招商完成率達80%。
在商貿業高質量發展爬坡上坎的關鍵期,臺江區全力打造商圈經濟集群。一方面持續發展壯大核心商圈,大力實施“蘇萬寶”商圈環境改造提升“十大工程”;另一方面積極規劃地鐵茶亭站、達道站、寧化站等地鐵商圈經濟,大力引進阿里巴巴“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蘇寧小店等新零售、新業態。
招商引企 定制服務
在恒豐大廈的福建南極星售電有限公司,有一面大屏幕,上面不斷跳動的數字代表了公司客戶、托管電量、累計減排量等數據。“這是我們在省內開展的能源托管業務。”該公司總經理阮琳介紹,他們為售電客戶裝上數據終端采集系統,并與公司大數據中心對接,對客戶的用電、耗能情況進行實時展示、預警、分析,從而為客戶制定能源管理及節能改造方案。
上個月福建省正式開展電力交易以來,福建南極星售電有限公司交易電費超4400萬元,為用戶節約用電成本200萬元,在售電公司中表現搶眼,也成為了福建售電+能源管理行業的領先單位。
“去年入駐至今,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現在各級政府已經從管理型逐漸轉為服務型。”阮琳說,臺江區政府是“彎下腰”來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并且每次溝通都是有效的。“他們了解公司的產業發展和客戶方向,給了很多學習、資源整合的機會。”阮琳透露,在臺江區招商小分隊的對接下,福建南極星售電有限公司與上海電管家集團已成功“聯姻”,生成了以“數字電力、智慧運維”為核心的新項目——福建電管家供電服務項目。
企業發展,靠的是提高自身的硬實力;政府服務,重在營造經營環境的軟實力。雙管齊下,企業與政府才能實現合作共贏。圍繞“招商2018”行動目標任務,臺江區堅持全員招商和專業招商、本土扶強和異地引新、招商引資和招商引智相結合,創新推出樓宇招商服務工作“樓長制”,提升招商實效。目前臺江區共招商落地項目70個,提前超額完成市下達全年招商引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