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教師”是如何煉成的
十五中陳磊老師。
上月底,福建省第四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結果出爐。福州市中小學僅有9位一等獎得主;全省11位特等獎得主中,福州市僅有一位——來自福州華僑中學的政治老師袁小平。“金牌老師”的背后蘊含怎樣的成長經歷?上周本報記者專程走進并非名校的兩所高中——華僑中學和福州十五中(十五中的陳磊老師奪得大賽高中組通用技術學科一等獎),一探究竟。
記者 安梓/文
葉誠/攝
華僑中學教研團隊在進行研討(右二為袁小平老師)。
全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難度高
兩年一屆的全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俗稱福建省教師的“高考”。2010年以來,省教育廳與省總工會聯合舉辦了三屆大賽,共有1463位教師參賽,990位教師獲獎,其中一大批已經成長為各級教學名師和學科教學帶頭人。
為了迎戰第四屆大賽,福建各地市早于一年多前已經層層遴選,共 461名選手參賽,可謂高手如云。
比賽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等四個組別,小學、初中和高中等三個組別的參賽選手除參加學科統一項目(片段教學、觀課評課)外,還需參加學科分類項目比賽。學科分類項目由選手分學科在解讀類、設計類、評價類、操作類、展示類中選擇一項。
在賽事的最后階段,所有學科的一等獎獲得者,還要參加綜合素質的比拼,產生特等獎。
華僑中學的袁小平老師和福州十五中的陳磊老師正是在這樣高難度的比賽里走到了11月26日特等獎比拼的最后一步。
“資深中年教師”再出發
“怎么算,都應該算是資深中年老師了!”1977年出生、教齡已屆20年的袁小平老師笑著給出“自我定位”。他拿下特等獎回校后,好多老師都來向他咨詢參加技能大賽的過程、心得,校內充滿了濃郁的教研氛圍,這也讓華僑中學劉燕校長十分感動。她告訴記者,這兩年來,學校非常重視名師、骨干老師的培養和使用,相繼出臺了本校“名師工程”“培青工程”實施方案,“我們特別重視名師和骨干教師的龍頭作用,小平老師是我們校政治教研組長,去年力促他參賽也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袁小平老師表示,對于他這個年齡段的中年老師來說,參賽最需要戰勝的其實是自己,“要戰勝自己的職業倦怠感,去找到再出發的動力,讓自己更有活力。”在漫長的備戰過程中,他克服了高三、初三雙重畢業班教學的壓力,克服了教研組的集備壓力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壓力,將自己的教學技能一遍遍打磨。
華僑中學的政治組有10個老師,算是學科大組。今年劉燕校長為學校申報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僑校育人途徑研究》《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科關鍵能力培養》兩個省級課題,每個教研組都要確定子課題,組織學科老師進行研究,政治組就有蔡隆、袁小平、洪小艷老師參加了《培養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研究》課題研究,通過搭建課題研究平臺,老師的科研能力大大增加,這也讓袁小平老師在參加省技能大賽最后階段的綜合素質比賽環節展現了深厚功底。
這個學科
臺江只有這一位老師
陳磊老師是十五中通用技術組教研組長。而實際上,學校里也只有他這么一位專職通用技術老師,而十五中又是臺江區唯一的一所區屬高中,因此也可以說全區只有這么一位通用技術學科“獨苗”。
作為80后的老師,陳磊的教齡已經有15年,他的成長更多是在全市教研平臺上、校際教研交流中一路提升的。福州十五中的校領導十分支持這位新秀的成長,省級市級甚至是國家級培訓,校領導都是一路支持。陳磊老師一年平均要參加兩三次的各級專業培訓、拓展培訓,這為他提供了廣闊的眼界。通用技術組比賽最難的一道關卡,是在學科技能比拼。陳磊老師在短短2小時內,使用激光切割機完美制作出了“多功能時鐘”,拿下了這個環節的最高分,這得益于他日常活躍的思維和扎實的技術水平。
他還擔任學校科技輔導員的工作,還兼任福建省機器人科教協會監事會監事,曾擔任2016年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中國東南區選拔賽裁判長,獲“福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教練員”稱號,獲“福建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在他的教研組墻上,掛了一壁“獎牌墻”,省賽獎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賽獎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