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加快舊改攻堅,給力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設
在福州市中心,國貨路南側、六一路西側,從高樓林立的現代商務區俯瞰,有一片舊屋區非常突兀:房屋破舊、設施簡陋、衛生臟亂。這就是南公園片區。
這里也是一片彰顯閩都文化的歷史文化街區。打鐵港河、達道河、新港河在這里交匯,曾孕育出朝貢文化、內河文化等民俗文化,見證了福州對外交往的輝煌歷史。
然而,歲月滄桑,南公園片區已經成為福州城區最破敗的連片舊屋區之一,居民們盼著早日搬遷,改善居住條件。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臺江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推動南公園片區舊屋區改造、加快建設南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加快建設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具體行動,快速部署,有力推進。
2018年11月23日,臺江區啟動南公園片區房屋征收工作,舉全區之力推進這個臺江現存面積最大的連片舊屋區改造項目。提振精氣神,馬上見行動。僅僅一個月時間,南公園片區舊改項目征遷簽約率就達到93.5%,再次刷新了舊改征遷的“臺江速度”。不久的將來,南公園片區將會是舊貌換新顏,宜居宜業的環境將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個月簽約率93.5%刷新舊改征遷“臺江速度”
近年來,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臺江區加快落實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區連片舊屋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下大力氣推進城區連片舊改,不斷改變城區面貌、改善人居環境。
2018年,臺江區共實施15個地塊、43.5萬平方米房屋征收,市中心最大的近百萬平方米的紅星地塊征遷基本完成。一項項征遷項目的順利進行,既展現了臺江廣大干部敢于攻堅、善打硬仗的良好精氣神,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做好南公園片區房屋征收工作的信心。
鼓足干勁,乘勢而上。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下,臺江區于去年11月23日全面啟動南公園片區改造項目,征收面積達302.95畝,涉遷居民2681戶。
征收規模大,涉遷居民多,如何快速推進項目進展?
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前提。短短一個月時間,臺江區就爭取到了一批優質的現房、公租房、就近就地房源和安置型房源。同時,貨幣補償優勢也調動了涉遷戶簽約的積極性。
運籌帷幄是征遷工作的關鍵。臺江區成立南公園片區房屋征收工作指揮部,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四套班子領導分工及包片負責,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及督查工作、動遷工作、宣傳工作等8個工作組,并將整個南公園片區分為三個分片區,對應設立三個分指揮部,由臺江區建投中心、區開發公司、區房管局,會同新港、寧化、茶亭、瀛洲、義洲、后洲6個街道的工作組抽調上百名骨干,形成了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的局面。
南公園片區去年12月3日啟動簽約工作,截至今年1月1日,簽約第30天,累計完成簽約2507戶,占總戶數約93.5%,再次刷新了舊改征遷的“臺江速度”,彰顯了“勇于拼搏、爭先創優”的臺江精神。
干部持續提振精氣神贏得民心加快舊改征遷
對于一個城市,改造一片區域是大事;對于一個家庭,搬遷換房也是大事。一下子要動遷這么多房屋,解決這么多居民的居住問題,難度可想而知。
如何在征遷工作中化解矛盾、贏得認可,考驗著臺江區參與這一項目的每一名干部。這就需要持續提振精氣神,做細做實群眾思想工作,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
征遷工作啟動以來,指揮部日日熙熙攘攘,夜夜燈火通明。元旦假期第一天,上午9點半,位于連發巷的瀛洲河周邊舊屋區分指揮部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在這里,精神飽滿的征遷干部有的正在接待前來咨詢的居民,有的手把手指導簽約。
“越是節假日,越是征遷工作最忙的時候?!卞藿值傈h工委書記游善純介紹說,元旦期間,很多外出的居民回來,這是上門做工作的好時機。
在南公園片區房屋征收工作中,瀛洲街道負責瀛洲河周邊舊屋區征收。不大的辦公室內,布滿色塊的“征遷工作進度”展板張貼在墻上,記錄著4個小組之間你追我趕的情況。
紅星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王美珍就是其中一員。去年8月,她的丈夫動完大手術,身體還未痊愈。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王美珍只好請護工來照顧丈夫。
征遷工作開展以來,還有很多像王美珍一樣的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征遷工作中,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推動征遷工作有序開展。
上下杭社區副站長謝月珠所在的后洲街道工作組僅用了1個月時間,簽約率就達到97%。謝月珠說,連片舊屋區的房屋,面積大、人員關系復雜,在征收利益面前常有家庭糾紛出現,除了吃透政策,工作人員要對每個家庭的情況進行匯總,系統分析、模擬簽約,才能拿出符合實際的方案。
“懸在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這還要感謝征遷工作人員耐心地為我們講解政策,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家住新港街道灣里三弄的董依伯完成簽約后,拉著新港街道新港社區主任陳月蘭的手,激動地說。
因產權分配問題可能產生糾紛,要怎么解決呢?同樣是面對老宅產權關系復雜、產權人糾紛不斷的局面,寧化街道的征遷干部創新思路,首次嘗試聘請專業人士來幫助解決矛盾。為此,他們把有相同問題的涉遷戶召集來,請來了法律顧問,幫助大家依法依規分析問題,得到了涉遷戶的歡迎和配合。
簽約推進快,群眾搬家忙。家住福清館巷的八旬戶主朱依伯早已簽約,但由于行動不便,子女在外,搬家封房成了問題。臺江區青年志愿搬家服務隊得知后,義務“承包”了搬運家具的工作。“感謝你們的幫助,讓搬遷省了不少力!”戶主的親戚張先生說。
這些真情故事在征收一線還有很多。面對舊屋區老宅多、產權問題復雜、老人過渡期租房困難等問題,征遷干部各展身手,切實幫助他們解決,贏得了群眾稱贊,有些曾經拒絕征收的群眾,還在簽約后,給征遷干部送來錦旗。
致力老城區活化復興打造南公園歷史文化街區
“盼了二十多年,終于等來了征遷。等改造好了,我們還要回來看看。”家住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宿舍的涉遷戶董雄飛懷著對新生活的向往,告別了原本衛生臟亂、設施落后的舊房子。
加快推進南公園片區舊屋區改造工作,是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的迫切需要,同時也將為建設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打造閩都文化旅游“新名片”奠定堅實基礎。
據臺江區建投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將打鐵港河治理、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舊屋區改造等統籌考慮。按照疏解老城的思路,南公園片區的居民將以分散安置為主,騰出用地完善公共配套;結合項目改造,完善片區路網及市政管網,增加公園綠地,補齊中小學、幼兒園、社區綜合配套設施、社會公共停車場等民生短板。
同時,臺江區還編制保護規劃,打造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根據規劃,街區規劃16.88公頃(253.2畝),其中核心保護范圍8.65公頃。街區內有3處省級文保單位(路通橋、萬壽橋、柔遠驛)、1處區級文保單位(南公園)、3處公布的歷史建筑、45處建議歷史建筑,另保留了路通街、龍津街、鶴存巷等傳統街巷,以及多個古樹名木、多處古橋遺址。
南公園片區舊屋區搬遷拆平后,為城區發展騰出新空間。這片區域后續規劃、開發藍圖已經繪就。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臺江區將以河坊、街區為載體,以朝貢文化、內河文化、市井文化為主題,打造具有中外商貿文化交流特色、民間文化特質鮮明、人文底蘊濃厚的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杜成發 林言枝)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