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探索“樓宇黨建”模式 商務樓宇有了“紅色引擎”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海峽金融商務區高樓林立,燈光耀眼,展現出繁榮與活力。
海峽金融商務區,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蓬勃發展。臺江區大膽探索在商務樓宇設立黨組織,織密城市黨建網絡,探索出一條黨建與經濟互促、服務與發展互進的“樓宇黨建”新路子。
成立全區首家樓宇黨委
黨建服務大廳、黨建展示長廊、黨員談心室……近日,記者走進恒豐大廈,濃厚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
作為一個集總部經濟、金融證券、信貸投資、信息科技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甲級寫字樓,恒豐大廈是納稅“億元樓”。2014年12月投入運營,目前入駐企業118家,引進了一批大型優質企業和創新創業載體。
在可觀的經濟數據背后,也隱藏著商務樓宇內中小企業多、黨員少、人員流動性強等問題。因地制宜,臺江區從“樓宇黨建”入手,延伸黨建觸角。
2016年,恒豐大廈成立創客黨支部,去年10月,成立臺江區首家樓宇黨委,將原本樓上樓下各自獨立、互不關聯的樓宇企業、社會組織聯結起來,構建了街道黨工委-樓宇黨委-企業黨支部的組織架構。目前,下設6個支部,現有黨員56人。
“組建黨委能把黨建工作引入樓宇,更好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展黨的活動。”恒豐大廈黨委副書記袁永勝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告訴記者,通過探索建立“1+3+N”黨建工作模式,發揮樓宇黨委的統領作用,實施多元化服務,黨建工作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新引擎。
白領黨員找到了“娘家”
有了黨委,在恒豐大廈工作的黨員白領們找到了“娘家”。
“黨委成立以后,很多‘口袋黨員’都找到了組織,交了黨費,參加了黨員活動。”優夢空間招商經理張磊對此深有感觸。他退伍后把黨員關系轉到了街道,但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參加街道組織的黨員活動。去年,張磊把黨員關系轉到了恒豐大廈黨委。此后,在恒豐大廈黨委組織的學習、讀書、公益等黨建活動上,經常能看到張磊的身影。
同時,黨委也成為了各黨支部的堅強依靠。去年,大廈內一家企業黨支部遇到融資難題,得知情況后,黨委立刻幫助企業找到了摩天之星企業加速器,搭起了溝通的橋梁。
“黨建做得好,對樓宇經濟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袁永勝告訴記者,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增強了黨員意識,“口袋黨員”、“隱形黨員”紛紛亮明身份,在崗位中主動發揮作用。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享多方資源,形成了樓宇黨建和樓宇經濟的良性互動。
36棟樓宇實現黨組織覆蓋
恒豐大廈黨委正是臺江區樓宇黨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臺江區委把樓宇黨建工作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重點推進,推動“兩新”領域的黨建工作抓實抓具體。
據悉,目前全區已建(在建)樓宇44棟,其中36棟實現黨組織覆蓋,黨員743人,組建了陽光集團黨委、阿里巴巴創新中心(福州臺江)黨支部等109家“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兩新”組織132家。
“我們建立‘黨建樓長制’,出臺相關文件,由區處級黨員領導聯系幫扶若干棟商務樓宇,并明確黨建指導責任。”臺江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樓長每季度深入聯系樓宇不少于1次,每年至少參加1次掛鉤聯系樓宇黨組織活動,幫助聯系樓宇解決1至2個實際問題。
此外,臺江區還建立商務樓宇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一站式”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服務窗口,組建由專職黨務干部、經濟干部組成的商務樓宇聯絡員隊伍,加強服務對接與落地,重點幫助企業解決黨建標準化、市場開拓、技術創新、人才申報、產業升級等方面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