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一批古厝國慶亮新顏
游客在永德會館“打卡”。
本報訊 建郡會館(又叫建寧會館)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成果展、永德會館的2019“遇見福州 幸福之城”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利發巷(89號~ 93號)古宅的福州老字號櫥窗展……國慶期間,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多個已修復完成的古厝,首次正式對公眾開放。古厝不僅修舊如舊,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古韻遺風,而且被“活化”利用,成為一系列文化展覽的舉辦地,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追捧,成為國慶期間人們“打卡”熱點。
觀古厝:觸摸福州歷史脈動
建郡會館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是當時為來榕的建寧商人提供住宿和休閑娛樂的場所。昨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上杭路63號的建郡會館,看到會館內上世紀60年代被拆除并改建為居民樓的戲臺已重建,戲臺上方還配有精美的藻井,戲臺兩側被拆除的看樓也已重現。攜妻女前來參觀的市民陳先生說:“福州古厝最近成為熱詞,趁著國慶假期,我們全家好好來個古厝游。”
永德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為永泰、德化的木材、陶瓷商幫集資所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會館被辟為廠房,破損嚴重。如今會館主樓、側樓,樓角的翹角、彩繪、女兒墻,以及樓梯和門窗等全部按原樣修復。
利發巷(89號~93號)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原是一位富商的宅所,由于是主結構建筑,樓房破損嚴重,此次也得到了修復,對外開放。
福州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潘先生告訴記者,在修繕中,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程度保留了古厝的歷史信息,讓人們從中可觸摸到福州歷史的脈動。
看展覽:古厝“活”起來
國慶假期,到新開放古厝“打卡”的人們欣喜地發現,不僅可以參觀古厝,而且還可以感受到古厝的活力——古厝內舉辦的多個展覽,讓古厝“活”了起來。
在建郡會館舉行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成果展,通過圖文形式,向人們展現了福州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方面的做法與成效。從溫州自駕來榕旅游的何友成說:“看了展覽,了解到福州歷史文化‘家底’深厚,福州真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
在永德會館,年過古稀的市民林依平告訴記者,他從小生活在臺江,對上下杭非常熟悉,永德會館保護修復前,非常破舊,電線也很雜亂,存在消防隱患,周邊居民提心吊膽。“現在不僅隱患消除了,而且修復得這么好,還有免費展覽,真是在古厝遇見幸福之城啊。”林依平高興地說。
在利發巷(89號~93號),人們看到了眾多的福州老字號,如“老天華”樂器、王祥裕角梳、“鄭森記”傳統食品等,市民湯女士說:“今天看到這么多福州老字號,滿滿‘回憶殺’,展覽也為古厝增添了看頭、說頭。”
頻點贊:堅定文化自信
昨日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眾多參觀者在古厝觀展時,紛紛掏出手機拍照,并上傳微信朋友圈。許多觀眾表示,福州在文物保護工作中,一張藍圖繪到底,“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理念一以貫之,福州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現在越來越多古厝修復后向公眾開放,成為公共文化場所,增強了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也堅定了文化自信。
記者從福州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已基本完成福州5處文保單位和10處登記文物點的修復,4處文保單位也已進入保護修復施工階段,還有75處登記文物點完成了前期手續,后續保護修復工作正在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