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修復一期通過驗收
本報訊 位于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福州商務總會舊址保護修復一期工程現已完工,并通過省文物局驗收,二期保護修復工程將于5月啟動,完工后,福州商務總會舊址將開辟為福州商會歷史文化陳列館,并作為榕商教育基地。這是記者昨天在采訪中了解到的。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上杭路100號的福州商務總會舊址,只見門口矗立著一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推開大門,一面巨大的木質插屏門立在眼前,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公司上下杭項目部的負責人周偉告訴記者,插屏門平時關閉,逢重大活動方開啟。
福州商務總會舊址占地約1877平方米,主落前后四進,還有東、西側落,院內有漂亮的魁星樓,因其呈八角形,福州人多習慣稱之為“八角亭”。
走過第一進天井,在一座占地約200平方米的古建筑背后,有一個長200多米、高近2米的防空洞,“里面是磚拱結構,基本可以與上杭路的每座大宅院相通。”周偉說。
沿著青石條砌成的階梯,登上彩氣山,福州商務總會舊址的主體建筑便坐落在山上。記者看到,舊址的主要建筑魁星樓、花廳、坡平房、閣樓、庭園等已修復完成,天井、花臺、假山、雪洞等錯落有致,十分氣派。舊址內至少2個成年人才能環抱的多株樟樹、榕樹等也得到有效保護。
上下杭項目工程師潘劍羽告訴記者,雖然商務總會舊址建在山上,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潮濕,但由于主要建筑物均為木結構,隨著歲月的遞嬗,建筑物損壞較為嚴重。
此次在保護修復中,為恢復歷史風貌,下了不少功夫。僅墻體修繕的材料,工作人員便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用來刷墻的材料,采用了蘆葦桿、稻草、草泥灰等混合物,并在傳統配比的基礎上,重新進行了調配。
在魁星樓的西側,有一座兩層的建筑物,建筑物的上方,可見牡丹、花鳥等4件精美雕刻品,據介紹其中2件是修復中補全的,但記者仔細端詳,從外觀上看不出原件與修補件的差別。潘劍羽告訴記者,在此次保護修復中,對于所有新配木構件均進行了做舊處理,并配置了3種不同濃度的色汁,根據木料不同的吃色能力,確定涂刷不同濃度的色汁,其色澤要求與原有的舊木材保持相應統一。
市工商聯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王志剛告訴記者,福州商務總會歷史積淀深厚,1905年冬,福州巨商張秋舫會同商幫人士籌建福州商務總會,會所(辦公機關)設于下杭街。1911年,福州商務總會購得上杭街48號房屋(現上杭路100號)作為商會新會所。福州商務總會成立后,見證了閩商同外國洋行斗智以維護民族利益,以及閩商勇擔道義、回報桑梓的赤子情懷。
據悉,福州商務總會舊址是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首個修繕的文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