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檢察官“吹毛求疵”出了名
張婷婷開展預防“套路貸”法律講座。
人物名片:張婷婷,中共黨員,畢業(yè)于福州大學法學院,2009年入檢,2010年至今在臺江檢察院公訴科、金融犯罪檢察部工作。她曾獲得“福建省優(yōu)秀公訴人”榮譽稱號。
扎著馬尾辮,面容清秀,講話慢聲細語,張婷婷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鄰家小妹。實際上,她是一位干練認真、為法治公正“吹毛求疵”的檢察官。從檢以來,面對案件時她是事無巨細的經辦人,遇到司法鑒定時她成了“偵探”,在社區(qū)普法時她又變成“絮絮叨叨”的宣傳員。
辦案事無巨細打破砂鍋問到底
說到張婷婷,公安偵查人員笑稱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大麻煩”。
這個大家眼中的“大麻煩”,是一個事無巨細的經辦人。從收到案件起,張婷婷就將閱卷和提審時遇到的問題和爭議點全部記錄下來,然后逐一與偵查人員溝通,督促調取證據(jù)。哪怕案件中有小小的疑問,她都要“吹毛求疵”找到答案。有時,她還會發(fā)出一些檢察建議書、糾正違法通知書。如果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她絕不會輕易放棄。
去年10月,在審查一起集資詐騙案時,張婷婷反復審查幾名嫌疑人的供述和被害人的指證,發(fā)現(xiàn)偵查機關對一名嫌疑人采取的取保候審不當,應當依法予以逮捕。面對嫌疑人懺悔的眼淚,她雖然有所觸動,但最終還是向偵查機關下達了逮捕決定書。
“張婷婷都是用證據(jù)講話。為此,有時我們要埋頭去補充證據(jù),雖然累了一點,但細想這也是有好處的,審查案件質量就沒得說了。”一名偵查人員告訴記者。
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今年初張婷婷自擬了一份涉眾型經濟犯罪的“證據(jù)指引”,供偵查人員“按圖索驥”,大大提升了辦案質量和效率。
案發(fā)現(xiàn)場蹲點偵探一樣找證據(jù)
一個人在案件發(fā)生地“踩點”,模擬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結合人證物證還原案件真相。這時,張婷婷就像是偵探。
在近年審查的幾起案件中,張婷婷都遇到了嫌疑人和被害人對于致害手段各執(zhí)一詞的情況,光審查傷情是否達到法定傷情等級標準是遠遠不夠的。她不僅結合監(jiān)控及其他證據(jù)進行推敲,好幾次還默默地跑到案發(fā)地“踩點”,進行偵查試驗,還原案件真相。
“有一次,我來到一家餐廳,按照嫌疑人所述,坐在他當時所在的位置,模擬了犯罪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嫌疑人的供述是真實的還是編造的?!睆堟面谜f。
作為一名公訴人,張婷婷還喜歡“介入”鑒定。一家司法鑒定中心涉及毒品檢驗的委托鑒定報告出來后,她發(fā)現(xiàn)報告中對常見幾類毒品采用俗稱,容易引起證據(jù)上的爭議。最后雙方形成一致意見:以后的鑒定報告,采用“俗稱+化學術語”的方式表述毒品。
深入社區(qū)講解普及防詐騙知識
“你們檢察院的那個小姑娘什么時候再來我們社區(qū)?上次她講了防詐騙知識,很生動,又很實用?!弊罱鼛滋?,義洲街道浦西社區(qū)工作人員遇到臺江檢察院的普法檢察官時,都會說這一句。
今年9月底,張婷婷在浦西社區(qū)給依伯依姆上了一課,講解什么樣的保健品推銷不能信、什么樣的“新型理財產品”不能買。她講解時,結合了發(fā)生在本地的真實案例,還有生動的PPT解說和視頻播放,老人們都很愛聽。
張婷婷說,有些詐騙犯罪行為專門針對老年人,讓人容易受到蒙蔽。雖然騙局千變萬化,講起來絮絮叨叨,但是她講解一番后,還是可以幫助他們防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