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燕老鋪掌門下戰書
由于受眾較廣,餐飲行業的老字號生存狀態總體輕松些,不過中華老字號福州依海肉燕老鋪掌門人陳彪認為,全福州像他這樣活得滋潤的老字號掌門人也還真沒幾個。
年過半百,自稱一向低調的陳彪,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爆炸性消息:下個月他們或將啟動老字號商業擴張計劃,計劃全市開設50家加盟連鎖店,目標是與同利肉燕爭奪榕肉燕第一品牌。
“同利肉燕的商標早就被我注冊了。”陳彪語出驚人,一場老字號復興之戰伴隨著同業的恩怨情仇,尚未開打,已是硝煙彌漫。
“我的目標是上市”如果不是記者的突然來訪,陳彪不會提前揭開這份在業內看來視同戰書的商業計劃。根據計劃,陳彪有意在福州大街小巷開設約50家加盟連鎖店,而近年來在福州聲勢漸大的同利肉燕不過三四家門店。雖然同為中華老字號,同利和依海作為同業對手,關系卻頗有些緊張,“我們依海一向在臺江發展,同利在鼓樓,這幾年它的宣傳搞得好,名氣上去了大家都知道,這對肉燕行業來說是好事,對我也是好事。”陳彪話鋒一轉:“不過現在我的連鎖店計劃也包括餐飲,事實上同利的商標已經被我注冊了。”被陳彪搶先注冊的不僅僅是同利商標,他承認安德魯森、黃則和等商標早在數年前就被他收入囊中,在商業計劃完全清晰前,陳彪的直覺更快:“我很早就有這方面的意識。”爭奪行業頭把交椅并不是最終目標,陳彪的目標是上市。“我是即食龍須燕絲的專利發明人,這個專利我借給騰新上市,明年租期就到了,可以拿回來自己做。像淳百味這個模式在它還沒有推出來之前我都考慮過,只不過當時資金、尤其是人才沒有準備好,現在我的團隊已經就緒了。”炒房掘第一桶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重開自家的老字號后,陳彪的復興祖業之路和許多老字號一樣,異常艱難。要改革,要擴張,資金必不可少。“原來我也想等政府的扶持,但是僧多粥少,等不到的,還是要靠自己。”和老鄰居“老天華”的初衷一樣,陳彪也不愿意輕易引入外來資金,削弱自身對傳統老字號的主導權,他也一直在挖掘啟動老字號改革的第一桶金。陳彪是個能折騰的人,福州早年華榕超市、沃爾瑪超市開業,“依海”都是第一個進駐的肉燕品牌,“現包現賣”也是陳彪在當時首創的,可惜最后沒有賺到錢。“后來去杭州開辦事處,給酒樓供貨,可惜合作伙伴不得力,成本太高,后來他為了私利和同利暗通款曲,這都是他后來自己招供的,反正最后我們在外省沒有拓展成功,不過同利好像成功了。”
直到2006年,賣掉兩套拆遷房還負債60萬元,陳彪開始轉換掘金思路。這個時候地產開始升溫,腦子靈活的陳彪馬上決定投入到這個賺錢快的行業中來。幸運的是,陳彪抓住機會掘到了第一桶金,“現在我資金夠了,我自己出個幾百萬元做啟動資金沒有問題。
幾平米小店月入近十萬元說低調,依海老鋪這幾年果然沉得住氣,連一墻之隔的鄰居“老天華”也不知道陳彪守著這小小幾平米的前店后作坊都做了些什么。“抓生產、材料供應啊,生產沒做我拿什么開連鎖店?老字號為什么質量好,除了配方比例,地瓜粉、豬肉都是不一樣的,你看剛才那個依姆為什么一邊說貴一邊要買我22元一斤的肉燕,不去買15元一斤的?我的地瓜粉都是(從)羅源訂的。”陳彪說自己在金山已經建立了一個廠房,可以規模生產了。陳彪說,“機器打肉又快又好,壓皮和剝皮需要人工操作,該革新革新,該保留保留,你就要跟上時代,不然就會被淘汰。”陳彪說,他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很有信心,在和記者聊天的一個多小時里,營業收入已經有數百元。“一天幾千塊,一個月將近十萬元沒問題,如果碰到節日,很多買禮品的(人)那都是排隊,臺江這邊都是來這里買。”除了抓生產,陳彪說,自己每天和老婆換班后就到處喝茶、洗腳,和朋友聊天,許多商業點子都是這樣交流出來的,“全福州活得像我這樣滋潤的老字號老板沒幾個。”說著,陳彪從抽屜里抽出一疊卡片。痛定思痛決定走股份制道路陳彪說老字號普遍存在銷售、推廣和管理的問題,“這個卡片是我們借鑒商場的充值卡營銷手段,我們準備充500元送60元,充1000元送150元,還有積分換禮品,等商業計劃正式啟動就可以推廣了。”至于管理,陳彪說一定不能家族管理,“可能會找親戚在制作上幫忙,但一定要找專業的管理人才,不然企業長不大,長到一定地步就亂了。”而無論是銷售還是管理,都離不開人才。在人才流失方面陳彪吃過大虧。“我是最早在超市做品牌推廣的,開始是賺錢的,后來為什么虧了?人才被挖走了!所以我這次一定要走股份制道路,把人才留住。甚至像房東也可以有股份,比如我某個連鎖店要租一個店面,房東除了租金外,還可以得到這個連鎖店的一定股份,可以分紅,他就會盡心盡力,(我)也不怕店面被挖走。”
陳彪說,不知道孩子們將來會走什么路,但只要走股份制道路,這份祖傳家業就不會丟失。“老字號,新思路,股份制,邁大步。這是我的改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