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社區主任須眉不讓巾幗
一個大男人,怎么會去做“婆婆媽媽”的事兒?在人們的印象中,大部分社區主任都是女性,臺江區目前總共也就2名男性社區主任,中亭街東社區主任兼書記王鋒是其中一個。看他忙進忙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2000年,王鋒通過社會招考,開始從事社區工作。讓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一干就是13年。誰說男人不能管“家”
調解家庭、鄰里糾紛是社區的分內事,王鋒干起這活來,一點也不輸于女性。樓上房子漏水引起樓下鄰居不滿,雙方爭吵起來,事情鬧到社區,王鋒在聽取雙方意見后,對他們一次又一次做思想工作。最終,吵架的雙方握手言和。
“一些不起眼的磕磕碰碰,如果處理不好,容易讓原本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成為‘陌生人’。”王鋒說:“對人進行勸說前,要先學會傾聽,還要懂得換位思考,這樣說出來的話才能讓人信服。就算居民是生氣地罵著來的,到了我這兒,我都得讓他們心平氣和地回去。”
在社區居民眼里,王鋒是個有想法、行動力強的人,在社區陸續推出了許多便民舉措。比如,成立社區服務QQ群,哪里下水道堵了、哪里商戶裝修占道了,居民足不出戶就可反映問題并能很快得到回應;王鋒自制便民聯系卡,寫上自己的手機號,確保居民有急事可以隨時聯系他;他還利用網格化管理,將社區32棟居民樓分為12個網格,12名工作人員每日到自己負責的網格內入戶走訪,了解居民的需求并形成民情日記。
居民戲說社區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王鋒在社區工作10多年的切身感受是:面對千家萬戶,涉及的層面多,對象形形色色,需要細心、耐心、誠心。
男人噓寒問暖也心細
中亭街東社區居民基本上是回遷戶,王鋒經常上門看望一些孤寡老人和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家住中亭街利業苑的陳麗珠,獨生女出生時就喪失了行動和語言能力,至今28歲了,生活仍不能自理。陳麗珠在家照顧女兒,她的丈夫打零工賺錢養家糊口。王鋒得知情況后,讓陳麗珠當上了社區的“廣播員”,既可以領些補貼,又可以就近照顧家庭。王鋒還幫她申請了低保,逢年過節去她家慰問。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平日里發現的問題,只要能解決的,王鋒都會想辦法盡快解決。例如,該社區商家眾多,有時缺人手,而社區又有一些居民失業,通過社區積極牽線搭橋,商家為一些失業居民安排基礎崗位,讓他們賺錢貼補家用。
有居民說,他們剛開始難免以懷疑的眼光看待男社區主任,但后來接觸多了,發現王鋒辦事認真細心,待人親切熱情。“他把我們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去看待,只要有事找到他,他都會盡力幫忙,如果解決不了,他也會去協調,所以我們有事都愿意找他,因為他辦事叫人心里有底。”
“居民的事無小事。”這是王鋒常掛在嘴上的話。王鋒也常琢磨,怎樣去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于是,他把一些零散的文藝隊伍組織起來,為大家表演文藝節目;他還當起了放映員,每周末在社區納涼點播放露天電影;他還到福州閩劇院領回了近百張公益演出票,分發給社區的老人……王鋒種種貼心的舉動,受到居民交口稱贊。
談到這些,王鋒總是笑著說:“其實也沒啥,我只是做了一個基層社區主任該做的事,盡自己所能為居民服務。居民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13年的社區工作鍛煉,也讓我成長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