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普法人“望聞問切”化干戈
上下杭拆遷,由房屋租賃引起的房產分割糾紛一下子增多了。在記者掛職社區所屬的后洲街道有位義務普法人黃興旺,通過“望聞問切”方法化解了不少這類矛盾。據了解,有著10多年基層法律工作經驗的黃興旺,近一年多來,義務調解了大小糾紛50多起。
將法律知識帶給老百姓
目前,福州市區各街道一般都有人民調解員。從傳統做法來看,這些調解員并不都是法律界人士,有人調解主要靠經驗,而運用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專業知識來進行調解的能力不強,使得調解的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
在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了10多年的黃興旺也看到了這一點。2011年,他到后洲街道當起了專職調解員,每周二設立咨詢日,免費接待群眾,并承擔起義務調解工作。
“工作比較繁瑣,很多事情都需要耐心再耐心,要從情、理、法各個角度去慢慢解釋。”黃興旺介紹,家庭、鄰里的矛盾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有可能進一步激化,甚至造成惡性事件。通過調解,能及時排除糾紛,避免出現更大矛盾,減少訴訟的負擔。
談起在街道義務普法當調解員的初衷,黃興旺感慨說,他生長在農村,看到許多村民是法盲,因而吃了不少虧,有的甚至釀成了悲劇。因此,他從小立志要當一名律師,一有機會就要在百姓中普及法律知識。
據初步統計,近一年多來,黃興旺為后洲街道調解大小糾紛50多起,配合轄區派出所調解糾紛10余起。他還與公安、計生、環保等部門聯動開展治安管理、物權法、勞動法、婚姻法、計劃生育等系列普法講座。
“望聞問切”化干戈
前段時間,上下杭拆遷,前來后洲街道咨詢房產分割等法律政策的人多了起來,黃興旺感覺到自己的責任更重了。為了方便群眾,他走出了街道辦事處的咨詢點,在現場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進行面對面溝通宣傳,就征地政策、征地價格等熱點問題答疑解惑。
黃興旺告訴記者,上下杭一帶多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房子,由于房改等歷史原因,如今容易在公房安置、私房分割等利益分配方面引發許多矛盾糾紛。例如,有的公房實際居住人與承租人不符,但雙方都主張安置;有的老租戶在房主原有的產權面積上私自進行搭蓋,并要求房主對其進行補償;有的房屋產權人早已過世,而繼承人沒有及時對產權進行過戶,導致租房者不認賬;更有租房者以無處居住為由賴著不肯搬離,要求被安置。
在長期調解工作中,黃興旺總結了一套“望聞問切”法:“望”,即在調解前通過細致觀察當事人的外在表現,了解當事人的心理,做到調解方法因人而異;“聞”,即耐心聽取當事人的傾訴,把握當事人的真實意圖,摸清糾紛的來龍去脈;“問”,即認真詢問糾紛雙方的爭議焦點,做到全面考慮、有的放矢;“切”,即把握雙方的利益平衡點,對癥下藥,起到化解糾紛的效果。在黃興旺的努力下,矛盾雙方大多愿意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據了解,福州市區今后還將有一些舊屋區面臨拆遷改造,例如后洲街道長汀社區與太平社區的舊屋區明年可能要拆遷,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矛盾糾紛。黃興旺提醒,房主最好在拆遷前盡早解除房屋租賃;或以書面形式與租房者約定,若遇到拆遷,租房者無條件搬離。“如果房主早有準備,由房屋租賃引起的房產分割糾紛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黃興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