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蔡標兵:迷途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有這樣一群青少年,他們因各種原因輟學、失業,游走在社會邊緣,有時甚至觸犯法律。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服務員”的身份,用愛心、耐心和專業方法幫教迷途青少年。這群“服務員”有著一個屬于他們的專有名詞——社工。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社工蔡標兵就是其中一位。
最長一次幫扶用了整整3年
蔡標兵的工作涉及心理疏導、行為矯正、學業就業指導、親子溝通協調等多方面。為幫助迷途青少年走上人生正軌,他不厭其煩,耐心引導,并對癥下藥,最長的一次跟進幫扶就花了他整整3年時間。
來自南平的小林,初中畢業后3年沒邁出過家門,拒絕跟外人交往,每天只待在家里看電影、玩游戲。小林的爸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無奈之下,只好向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求助。
蔡標兵獲知這一信息后,迅速摸清情況并制定了幫扶計劃。他隔三差五走進小林家中,試著跟小林交流。然而一個月過去,小林仍不愿意說話。蔡標兵于是改用書信的形式,表示想跟小林做朋友,直到堅持寫完10多封信后,小林才肯跟他說一兩句話。這讓蔡標兵看到了希望。得知小林喜歡看漫畫書,蔡標兵又時不時地帶去漫畫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長達一年的堅持下,小林終于向他吐出了心聲。隨后的兩年時間里,在小林父母的積極配合下,小林逐漸走出家門,不再迷網,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家長眼中他是陽光使者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蔡標兵告訴記者,在中心每年僅他幫扶的青少年個案就有12例,除了本地的,還有不少來自省內其他城市和省外的。
如今,每天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幫助失學、失業、失管的閑散青少年已經成為他生活的重要內容。很多的青少年特別是閑散的青少年都跟他成了好朋友,并親切地稱呼他為“兵哥”。看到子女在蔡標兵的引導下慢慢改變和進步,很多家長都非常感謝他。在他們眼中,蔡標兵就是一個陽光使者,把光明帶到他們家。
他一度也想放棄,最終選擇了堅持
據了解,蔡標兵2008年大學畢業就選擇了社工這個職業。因社工是個新事物,加上工資低、工作環境差等原因,很多人對社工的前途并不看好,工作3個月就走人的不在少數。不過,蔡標兵這一干就是5年。在他看來,幫助別人也是在快樂自己。
蔡標兵告訴記者,工作之初,家人的不理解給他帶來很大的壓力,他一度也想放棄,然而掙扎過后,他還是選擇了堅持。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蔡標兵甚至帶著家人跟自己一起上班,體驗社工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家人的態度改觀了不少。
“那么艱難的階段都走過來了,已經放不下了,準備在社工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蔡標兵用了14個字概括:“十年一線,五年督導助理,五年督導。”他說,每當他接過青少年架在親人身上的刀,從街上找回離家出走的孩子,從死亡邊緣拉回迷途青少年,他就告訴自己,做好社工工作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他要用愛、專業與堅持,傳遞溫暖,為社會和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