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老父和病兄
本報社區QQ群“鄰里之間”成立之后,常收到群友提供的線索。近日,群友“大個兒”表示,臺江區大廟新村4號樓里住著一名93歲的老人和他患小兒麻痹癥的兒子,他們的生活起居,十幾年來由老人的次子、59歲的林一帆來照顧。
十幾年如一日照顧高齡父親
林一帆說:“十幾年前,大家都住在一起,照顧起來還很方便。搬到大廟新村后,我住在另外一棟樓,一開始父親還有能力照顧自己和我的哥哥,幾年后我發現父親干不動了,再說有些事情高齡老人做起來也很危險。后來,就由我照顧父親的日常起居,我在家吃什么,就給父親帶什么。”
林一帆表示,父親現在基本沒牙齒了,食物要煮得很爛,他的老婆和孩子也跟著吃煮得很爛的食物。每周他都要替父親去開藥,有時帶父親去做常規檢查。
林一帆的父親50多歲起聽力變差,現在一邊耳朵聾了。因為聽力不好,父親有時會發脾氣。父親心情不好的時候,林一帆就默默照顧父親,十幾年來任勞任怨。父親因為年紀大了,“方便”的時候常常把褲子弄臟,給父親洗澡、洗衣服的活也全落在林一帆的肩上。
在林一帆的照顧下,父親的生活挺有質量。父親愛吃炒面、炒米粉,林一帆經常給父親打包回來。周末時,林一帆常推著輪椅帶父親去工人文化宮轉轉,或者去福建師大倉山校區逛逛。林一帆說,等天涼的時候,他準備帶父親去閩江公園走走,拍點照片。
半夜及時送醫救了殘疾兄長
2008年的一天,林一帆的哥哥林一鳴半夜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被林一帆送到醫院。在林一鳴住院的半個月時間里,林一帆天天送飯、陪護。林一鳴的主治醫生回憶說:“還好當時林一帆及時將哥哥送醫,否則哥哥難過這一關。”
據了解,林一鳴比林一帆年長9歲,在12歲時突發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殘疾。他還有遺傳性高血壓,生活有很多不便,現在要靠林一帆幫助。
去醫院和藥店拿藥、去市場買菜的任務都落在林一帆身上。林一鳴說:“他每天過來照顧完我和父親后,還要回去照顧他的家庭。堅持了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我有時很過意不去。”
“《大長今》里的音樂多好聽,但是我現在一聽到這個音樂就揪心。”林一帆告訴記者,有次凌晨3點他接到哥哥的電話,說父親半夜跑出去了。他立即出門去找父親,發現父親在街上大喊大叫了一二個小時,急忙把父親帶到醫院去。當時他的手機鈴聲設的就是《大長今》的音樂,好多次這首音樂響起,不是父親就是兄長有緊急情況。所以,他現在聽到這個音樂就發怵,生怕父親和兄長有什么不測。
鄰居們都很感動
住在大廟新村的張依伯說:“我80多歲了,像林依弟這樣細心照顧依哥的,還從來沒有見過!”
住在大廟新村4號樓的陳先生是林一帆一家多年的鄰居,對林一帆很了解,他告訴記者:“林一帆心地善良,照顧父親和兄長多年。即使他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是這個‘大家’他還是不忘照顧。鄰居們都很感動,經常在后輩面前夸贊林一帆。”
為了照顧父親兄長多年未離開福州
記者問林一帆:“你有沒有照顧不過來的時候?”他告訴記者,就算照顧不過來也要照顧,俗話說“父母在不遠行”,這么多年來他一直都沒離開福州,就是為了照顧父親和兄長。
“在我讀小學三年級時,一篇課文《讓列寧同志先理發》讓我印象深刻,說的是列寧星期天到理發店理發時按順序排隊。伊凡諾夫認出了列寧,要求跟列寧換一下順序。讀完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就送—個綽號‘伊凡諾夫’給我。”林一帆回憶道,“我成長在中蘇友好年代里,蘇聯的文學、音樂、電影對我們這一代人影響很大。這些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常常鼓舞、激勵我做個正直誠實的人。照顧父親和兄長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情,人要有仁愛之心,能一直照顧他們我自己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