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用仁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珊姐姐,我非常想您。我好想回六年(6)班,我好想回臺三小上學。”臨近開學,林珊接到2014屆畢業生小妍的電話。
“親愛的妍,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珊姐姐小時候也有跟你一樣的經歷……”半個多小時的電話長談,讓小妍逐漸釋懷。
在臺三小孩子們的眼中,林珊就是這樣一個值得信賴的知心姐姐。
享受被依賴的幸福
齊劉海,兩條長長的辮子垂在胸前,穿著長裙,這是林珊的標志性打扮,也給初見者一種親切感。
因為總帶畢業班,在臺三小,林珊與學生的師生緣往往只有一年。可短短一年的相處,卻讓孩子們愛上這個親切的“珊姐姐”。
每年寒暑假,都有學生到林珊家里做客。女孩子們知道林珊愛穿長裙,征得老師的同意后,她們從衣柜里挑選裙子,試穿、拍照,開心得不得了。這種場景,幾乎年年上演。
學習上遇到困難,生活中發生不如意的事,孩子們都會打電話、發短信,或通過QQ找“珊姐姐”傾訴,林珊總是耐心傾聽、積極開導。她說:“我享受這種被依賴的幸福。”
半夜三四點誕生的“喜報”
每周五下午的班會課,都讓孩子們翹首以盼,因為這節課,“珊姐姐”要發“喜報”。
“親愛的家長,祝賀您的寶貝獲得本周的‘發言之星’,別忘了給他最熱烈的擁抱和最真誠的鼓勵……”“親愛的XXX,你以主人翁的精神愛著我們的班級,你用勤勞的雙手認真完成每周一次的值日生工作,謝謝你!愛你的珊姐姐。”……一周來,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被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林珊用大紅“喜報”鼓勵、激勵他們。而一些特殊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林珊都會及時表揚,第一時間發“喜報”,并拍照上傳到QQ群,跟家長分享。家長說:“孩子拿到‘喜報’,簡直比獎勵他2000元還開心!”
可同學們并不知道,這一封封熱情洋溢的“喜報”,大多誕生于凌晨三四點。夜深人靜之時,林珊細細回想一天與孩子的相處,反思當天工作的得失,邊想邊用文字抒發對孩子的祝福與期待。
樂于與孩子交流思想
當然,林珊給孩子們的,并不全是表揚,遇到原則性問題,她也會嚴厲批評。曾有一個值日班長,不認真打掃包干區衛生,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
下課了,林珊找值日班長聊天。班長覺得很委屈,說:“XXX也沒掃地,您為什么不批評他?”林珊說:“偶爾,珊姐姐也會因為工作沒做好,被校長批評。這時候,珊姐姐會對校長說:‘校長,是我錯了,今后我會努力改正,爭取做得更好。’我才不會抱怨說:‘XX老師也沒做好,你為什么不批評他?’每個同學都做好分內之事,我們這個班,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前進。”
林珊和孩子們促膝而談的例子還有很多。“孩子們到了高年級,思想日漸成熟,與他們交流,他們能理解老師的話,并從中收獲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林珊說。
每個學期,林珊都要申請每周一個中午帶午餐班,她從家里帶來好吃的分給孩子們。時間長了,同學們就發現,林珊總是最先分給小婷。他們有意見了:“珊姐姐,你不公平,為什么每次都先分給小婷?”
林珊一笑,招手讓小婷坐在身邊。她對同學們說:“你們知道嗎,小婷每天回到家,都要給爸爸媽媽做飯。這個魚丸是珊姐姐獎勵給她的。”
“老師怎么知道?”小婷不由得抬起頭,疑惑地看著老師。小婷是個內向孤僻的女孩,總是靜靜地坐在教室后排,低著頭,不跟老師有眼神交流。她的這點小秘密,是林珊多次跟小婷媽媽打電話后獲知的。
在一次班會課上,林珊給小婷發了一張大紅“喜報”,表揚她是一個勤勞自立的好孩子。
慢慢的,小婷笑容多了,朋友也多了。
“我很喜歡這句話:流水潺潺,高山聽得見;花開的聲音,春天聽得見;老師愛孩子的心,孩子們感受得到。我要用良心、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善良、快樂、幸福、健康。”說到這兒,“珊姐姐”露出了兩個可愛的酒窩,如夏日陽光般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