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書寫師道大愛——追記全國時代楷模、福州市群眾路小學原黨總支書記、校長呂榕麟
初夏明媚的陽光下,福州群眾路小學的校園,依舊榕樹參天、書聲瑯瑯。校門口櫥窗的紀念海報上,全國“時代楷模”、“群小永遠的好校長”呂榕麟和藹地笑著,仿佛還在聆聽、關注著校園里的一切……
這位滿懷夢想的校長,在13年間,以過人的學識、信念和人格魅力,將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托舉到省市示范校的前列。他以生為本、甘為人梯,堅持以師道大愛立德樹人;披肝瀝膽、夙夜在公,為教育事業燃盡生命之火,在榕城百姓心中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愛學生每個孩子他都視若珍寶
“每一朵花都應該擁有自己獨有的色彩,擁有自己獨特的芬芳。”這是呂榕麟生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最重要、最優秀的,都應視若珍寶。
小張是群眾路小學2009級學生,活潑好動,上課干擾其他同學學習,讓老師特別頭疼,父母也無可奈何,幾欲放棄。呂榕麟注意到了這個特殊的孩子,不僅沒有將他請出課堂,相反,允許家長到校陪讀半個月,幫助他適應課堂環境。
“呂校長對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的先生。孩子雖然好動,但蠻機靈,引導得當,是棵好苗子。我們都要有信心!”小張的母親鄒瑾告訴記者,呂校長的這番話,讓她看到了曙光。此后,呂校長召集小張所有的任課老師與家長一起討論,指導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老師培養小張與其他同學交往的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張上課認真了,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禮貌懂事,像變了個人一樣。
就讀于群小六年(6)班的何彥德,還清楚地記得,呂校長每次和她打招呼時,那聲洪亮的“彥德同學,早”。以前,彥德是個害羞的孩子,第一次主持全校的晨會,話筒里傳出的聲音都是抖的。“我覺得自己把主持搞砸了,下臺后既忐忑又難過。呂校長走過來鼓勵我說‘第一次上臺發言,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下次繼續努力’。后來,每次看到我,他都和我打招呼,讓我一點點自信起來。”3年來,彥德已經從那個發言會發抖的小姑娘,成長為學校獻詞隊的主力隊員。彥德說:“呂校長總是這么鼓勵我們。只要是群小的孩子,他都悉心照顧,認真培養,引以為傲!”
群眾路小學的孩子們,無疑是幸福的。在群小的13年間,呂榕麟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充滿關愛、理解、激勵的成長環境。在這里,做錯事的孩子,不會被“通報批評”,而是收到老師“愛的叮囑”。在這里,學習是有趣的體驗:中年級學生可以出題測試低年級學生,再根據執考經歷寫一篇體會,由高年級學生修改。在這里,教學是開放式的,家長可以隨時“推門聽課”,提出意見、建議。在這里,成績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尺子。“多元智能式”評價體系、“成長杯”評選,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出特長,找到自信。
呂榕麟對學生的愛,像涓涓細流,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感懷至今。
“您是我學習的起源,您是我快樂的開始。雖然您不能看著我們畢業,但您永遠在我們心中!”“呂校長,您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會用優秀的成績來回報您。想對您說聲‘謝謝’!”在呂榕麟離去后的第三年,他的網上紀念堂里,孩子們對他的思念依然綿綿不絕。
愛教師打磨珍珠般璀璨的“夢之隊”
2000年,呂榕麟剛走上群小校長的崗位,就開始思考學校與全國最好學校之間的差距。
“可能有一天,一紙調令就把我調走了。那時,作為曾經的校長,我能給群眾路小學留下什么呢?幾棟漂亮的教學樓,還是裝備一新的教學設施?我想,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這是他在一份工作日志里,寫下的對治學治校的思考。
呂榕麟把教師隊伍的培養,作為群眾路小學發展的秘密武器,用“滾雪球”的方式打造名師機制,把最多的經費、最好的場所、最強的班底投入到一茬又一茬青年教師的培養中。
教師林文鋒告訴記者,群小有個多功能廳,被大家譽為“夢開始的地方”。“為了營造學術氛圍,呂校長多方籌措資金改擴建5個學術報告廳并免費開放,引來國內外上百場次的名師教學研討、論壇等,搭建起小學教育的‘百家講壇’,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觀摩到全國一流的教學。”
在呂榕麟的推動下,群小還成立了“青年教師導師班”“青年教師工作坊”,為教師擬定“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湯圓計劃”,像“煮湯圓”一樣,讓青年教師經過不斷升溫的培養,早日浮出“水面”、脫穎而出。
教師楊帆還記得,2007年,她首次代表學校參加華東地區賽課,由于緊張,成績并不理想。“呂校長寬慰我說,第一次參賽主要是看看對手的實力。我真沒想到,沒過多久,他又把參加國家級教育教學比賽的機會給了我。”從2008年到2011年,大大小小的教學比賽,楊帆參與了近20次。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她,后來相繼摘得華東賽特等獎、全國教學比武大賽一等獎、全國名校名師展評一等獎等諸多獎項。
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了,但呂榕麟的視野并不止于此。
林文權是群小的一名老教師。2007年,呂榕麟把已經40歲的林文權,送到了華東教學比賽的賽場。次年,又將他送去參加全國教學年會活動。“他希望我跳出福建,去接觸國內最前沿的理念。他希望我們不管教齡有多長,都要學無止境。”林文權說,“以前,我追求把一堂課上得精致,認為知識是最重要的。現在我更明白學生們真正需要什么,知識只是載體,傳授方法、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教會他們克服困難,才是教育的本真。”
呂榕麟有一種“珍珠”理論,說的是水蚌體內的雜質,在血肉里研磨,才生成珍珠。在他看來,教師只有認識到不足,才會不懈努力,在磨礪中更快地成長。10多年來,群小涌現出市級以上有影響力的教師、名師40多人,組成了一支珍珠般璀璨的教師“夢之隊”。
愛教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臺江區群眾東路,呂榕麟的家。那間由陽臺改建而成的茶室,所有的陳設,一如往昔。呂榕麟的妻子林愛秀說:“以前,他每天都在這里和老師們喝茶談教育、談教學、談治校,常常一聊就到深夜。”
在林愛秀眼中,丈夫對教育的愛,是溶進血液里的。“他把學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兒子看病、上學接送從來就指望不上他。但學校的事,他事必躬親,力爭做到最好,不留遺憾。卻因為太忙,忽視了健康,留下了永遠的遺憾。”林愛秀說。
2006年,呂榕麟在體檢時發現膽囊長了息肉。2009年,妻子幫他聯系好醫院、醫生,準備進行摘取息肉的手術,但正逢學校搞建設,呂榕麟忙得騰不出時間住院。這樣的忙碌延續到了2010年、2011年,直到醫生懷疑他的膽囊息肉高度癌變,呂榕麟才乖乖入院。
被確診為膽囊癌后,呂榕麟接受了幾次化療,但即便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他還像往年一樣,天天泡在學校,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拼搏奮斗,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他對妻子說:“我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教師林銳告訴記者:“為了給孩子們打造全新的兩片天地——圖書館和天臺花園。呂校長和老師們討論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好多次天都黑了還在工作,是他妻子硬把他拽回去的。”
2012年8月,呂榕麟的病情開始惡化,癌細胞在腹腔廣泛轉移,大量腹水使他行走困難。沒法回學校,他就把醫院病房變成了辦公室。呂榕麟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幾乎每次查房,他都看到呂校長拖著病弱的身軀,用筆記本電腦收發郵件、批閱公文,甚至召集學校老師開會,研究部署工作。
對學校,呂榕麟有著太多牽掛。“每天早晨,呂校長都讓我用輪椅推著他,到住院部東邊走廊的盡頭。那兒,可以聽到群小廣播操的旋律,可以望見教學樓樓頂的天臺花園。”教師林青回憶道。
“他被病痛折磨得臉頰削尖、眼睛突出、雙手顫抖。即便這樣,還在埋頭查看學校科技樓的效果圖,囑咐我們,樓層布局一定要有開放性、體驗式的特點,要做成讓學生可以動手實踐的綜合平臺。”那是2012年12月2日,副校長鄭天戈最后一次與呂校長對話。
2天后,呂榕麟陷入了昏迷。
2012年12月4日3時許,救護車護送處于彌留之際的呂榕麟回家。車子經過群眾路小學時,林愛秀示意司機把車停下,在呂榕麟的耳邊輕輕呼喚:“榕麟,學校到了。”此時的呂榕麟已無力睜眼,眼角卻流下兩行清淚。
當日凌晨3時50分,呂榕麟在家中溘然長逝。距離他49周歲生日只差5天。
在留給妻兒的遺書中,呂榕麟寫道:“我只能從兩方面來向你和兒子懺悔,只管學校工作,照顧家庭不周;只管教育事業,沒有注意身體本錢。但看到學校變化心里挺自豪的,老天給我的時間太少了,人總有一死,做一些有奉獻的事情、留下一些口碑還是值得。”
這,就是呂榕麟,一位普通的小學校長用生命書寫的師道大愛。【人物名片】
呂榕麟,男,山東濟南人,1963年12月出生,199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小學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師范專業畢業后從教,1993年任福州師范一附小副校長,2000年3月任福州群眾路小學校長,次年3月兼任學校黨總支書記。系福州市第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福州市人民政府特約督學。先后受聘擔任中國教育學會理事,中國教學學會小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云南省“榮譽校長”等。2012年12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