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霞街道劉醫生一坐診就是36年
昨日早上8點,劉禎瑞的診室里早已擠得滿滿
福州臺江區蒼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至今36 年,在這36 年期間,無數醫生來來去去。但有一名“執著”的醫生,從27 歲的劉叔叔,到現在的劉爺爺,在這里一坐診就是36 年。他對待病人像家人一樣,社區居
民祖孫三代看病都來找他。
他叫劉禎瑞,今年63 歲,蒼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元老級”醫生。雖然他已經退休3年了,但居民卻一直不肯讓他走。
家里三代都是社區醫生
“劉醫生,我們走了,謝謝!”昨日上午8 點半,蒼霞街道的林大姐是劉禎瑞醫生的第一個病人,拿完藥后,林大姐和兩個家屬還不忘折回診室,和劉醫生打了個招呼。此時,劉禎瑞的診室里擠了十來個病號,這樣的場面,這幾十年來一直沒變過。
“有時候一天看下來有100 多號,不比大醫院的少。”在看診間隙,劉禎瑞告訴東南快報記者,自己的爺爺、父親、母親都是社區醫生,一輩子都在社區為居民服務,深受居民喜歡。
受家人的影響,劉禎瑞27 歲從醫學專科院校畢業后就到了社區醫院工作。當時蒼霞衛生院剛建立,這一坐診,就是36 年。而祖輩父輩們的病人,現在也由他接診。劉禎瑞說,年輕的時候他接診的患者,現在是領著孩子或孫子來看病。
“我們家從老到小,生病都來找他,藥到病除,關鍵是他待我們像親人。”在診室里排隊的陳女士說,她是蒼霞街道的老居民,找劉禎瑞看病幾十年了。而像她這樣的家庭,在社區里有大幾十戶,全是祖孫
三代一起來找劉禎瑞看病。
蒼霞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黃志云告說,今年,劉禎瑞已經過了退休年齡3 年,但是居民們還不肯讓他退休,希望他繼續留在社區坐診。在居民的挽留和劉醫生身體的允許下,社區也繼續聘任他。
對于居民們的信賴,劉禎瑞說,作為一名社區醫生,不僅要看好病,還要把感情深入病人心里。況且在這幾十年間,病人都是鄰居街坊,大家就像一家人,所以才能一輩子都在社區醫院工作。
他說,不管是社區醫生還是大醫院的醫生,他們的職責都是把病人的病看好,至于在哪看病都一樣。
社區像個家醫生 患者成一家
像劉禎瑞醫生一樣,從畢業初就一直堅持在這里服務居民的醫生,還有不少。
“社區很溫馨,不像嚴格上的醫院那樣冷冰冰,不僅工作人員都像一家人,也把患者都當成一家人。”在社區工作6 年的黃醫生告訴東南快報記者,他也是一畢業就到社區來工作,一來就喜歡上了這里,如今感情已經很深。
黃志云告訴東南快報記者,中心雖然成立的不是最早,發展的初期也不是很好。但是從他接手后,就在經營、服務理念、人才培養上做了改變。這幾年,社區衛生中心發展的飛快,門診量每年都在增加。
為了給轄區居民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去年,社區重新進行裝修,完善中醫館的建設。僅一年時間,中心的中醫館發展的有聲有色,前來做中醫康復治療的患者每天多得讓醫生忙不過來。黃志云介紹,目前中醫館的醫療團隊是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當中最多的一個,且門診量也比其他中心的要多。
黃志云透露,之所以能讓居民喜歡到社區醫院來看病,關鍵是要挖掘出社區醫院的特色,發揮優勢。社區中心整
體環境好,居民來了就有好心情。而社區里能有好醫生,服務病人像對待家人一樣,病人自然就覺得心是暖的,病也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