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宮西門,時常會出現這樣奇特的一幕:大家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依伯,沒有音響,沒有大屏幕,可聽友們都如癡如醉,時而哈哈笑,時而皺眉頭。這個依伯叫吳可欽,今年66歲了,成為“草根明星”,是因為他很會“講新聞”。
前不久的一個上午,記者來到現場,只聽吳依伯從國際形勢說到國內新聞,又說到市井趣事。他用樸素道地的福州話,把新聞事件娓娓道來,再搭配生動的表情、手勢,讓聽眾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吳依伯說,從2008年開始,他就在臺江太平里一帶的大榕樹下說新聞,社區里一些不看新聞的老人,從他的“新聞講評”中知道了天下大事。因為他講新聞有特點,聽友們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地瓜燒”。這是一種福州鄉村農家釀的低度酒,入口順暢不刺激,卻余韻綿長。吳依伯覺得,“地瓜燒”就是說他講新聞不走極端、不偏激,不會讓人產生很大的情緒波動。因為他每次講新聞前,都要翻報紙,看電視、網絡,做足功課,有備而來。
一位聽友林先生說,吳依伯講新聞的魅力在于“評”,有時候是三言兩語,有時候是長篇大論,可他都能說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獨特觀點。他常講《海峽都市報》上的城事新聞和國際新聞,再配上獨家點評,總能贏得聽友們的笑聲和掌聲。
但吳依伯坦言,現在他講新聞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因為前兩年他常講新聞的太平里拆遷了。現在他講新聞的地方變得不固定,有時在工人文化宮西門,有時在別的地方。而吳依伯的聽友們多是老人家,如今天冷了,擔心大家著涼,他只好把講新聞的時間不斷壓縮。所以,吳依伯如今有個心愿,希望有關部門能安排一處室內活動場所,哪怕是需要一些費用也沒關系,只要大家不再受到刮風下雨天氣變化的影響,可以安心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