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踔厲奮進正當時鉚足干勁乘勢上
央企寶鋼集團在我省投資建設的首棟甲級寫字樓寶地大廈。本報記者 鄭帥攝
海峽金融商務區。(臺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各項目加緊建設。本報記者 鄭帥攝
濱江市民廣場。本報記者 鄭帥攝
臺江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市民辦事提供指導。本報記者 鄭帥攝
閩江之心步行街效果圖。(臺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掃碼觀看視頻
四月的臺江,滿目青翠,生機盎然。
不負發展好春光。臺江區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和“勇于拼搏、爭先創優”臺江精神,深入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圍繞項目轉,聚焦項目干,描繪了熱火朝天“春忙圖”,按下了項目建設“快進鍵”,一幅幅干事創業的美好畫卷正在這片活力商都濱江福地徐徐展開。
閩江北岸CBD全面提升
打造高顏值高品質商務園區
【場景快閃】
從光禿禿的水泥平臺,到綠意滿滿的花園,再到霧森、噴泉常駐的“樂游地”,位于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的濱江市民廣場上蓋公園一點點完成升級,成為不少市民休閑賞景的好去處。如今,長約1.1公里的上蓋公園宛如一條靈動的綠色飄帶,漫步其中,可仰望高樓,可遠眺閩江,可賞郁郁蔥蔥的園景,令人賞心悅目。
作為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高品質提升示范工程的樣板項目,濱江市民廣場總投資約21億元,總用地面積87畝,貫穿低碳環保和海綿城市理念,以“茉莉花”為建筑造型,采用“公園+Mall”的設計思路,將陽光、綠植和商場立體有機融合,通過空中步道與周邊寫字樓和閩江公園相連,串聯濱江觀光線,廣場主體、上蓋公園和閩江公園形成超20萬平方米的“城市綠肺”“生態綠谷”。
這邊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生動景象,那邊則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建發匯成大廈、新璽中心、天琴公館、碧全中心、天俊樓等5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中碧全中心、天俊樓年內竣工;三迪文藝中心、藍谷體育產業園2個項目正在前期開工準備,將進一步擴展產業載體支撐,打造臺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臺江路徑】
近年來,位于閩江之畔的一棟棟高樓大廈頻頻在央視亮相、在朋友圈刷屏,展現了臺江區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的無限活力。目前,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建成高端樓宇14棟,招商入駐企業2249家,形成了總部+高端商務服務產業聚集,成為臺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高品質提升示范工程是臺江區堅決貫徹市委關于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決策部署,通過產業業態升級,補齊市政設施、公共服務不足,著力打造全省‘宜業宜居宜游宜閑’高端服務業聚集區的重要舉措。”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梳理形成第一批3大類34個項目清單,按照項目化逐步實施,打造具有臺江特色的產業功能區和城市景觀。
一方面,提速產業配套,加快濱江市民廣場、建發匯成大廈等8個項目開工動建,加速總投資110.15億元有效釋放,拓展產業載體支撐。同時,按照“一樓一特色”“一樓一產業”的發展路子,持續打響ICC-“總部經濟樓”、福晟-“保險樓”、IFC-“律師樓”等樓宇特色品牌,促進總部企業和相關高端商務服務產業聚集。按照“一區多點”的模式,整合商務區內86家、總規模超200億的基金公司,引領打造臺江基金港。
另一方面,提增公共配套,建設全市首個高端立體生態住宅,謀劃推進藍谷體育產業園、三迪文藝中心,提升福州市圖書館等市民生活休閑配套,配建1300個停車泊位,連通地鐵2號線祥坂站,增強商務區交通便利性。濱江市民廣場新增5.5萬平方米商業配套,加快蘇寧廣場A區招商,打造融僑中心夜色經濟示范項目,著力發展“首店”、高端餐飲、文化創意等商業新業態,促進夜色經濟蓬勃發展,形成濱江新型時尚消費中心、商務人群沉浸式體驗街區,滿足商務人士高端消費需求。同時,展開智慧街區、智慧樓宇和慧企云系統開發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治理、企業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提升服務配套。制定出臺《臺江區加快推進樓宇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設立閩江北岸中央商務區園區企業服務中心,實施“樓長制”、樓管員服務機制,開展企業服務提升年專項行動。打造“活力商都”品牌系列論壇,創新金融人才助理機制,開展百名律師進千企服務,增進政銀企之間聯系交流、資源共享、產業互助。
“閩江之心”驚艷亮相
打造文旅商融合樣板
【場景快閃】
“升級改造后的步行街風景越來越美,設施越來越完善,還有各種有趣的活動,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更強了!”近日,在閩江之心—濱江步行街,市民劉女士一路逛一路贊。
今年初,濱江步行街的盛裝亮相,揭開了“兩江四岸”核心段品質提升的神秘面紗,吸引許多人前來“打卡”。當前,“兩江四岸”核心段正在打造城市最美水岸,閩江展示館、青年廣場、綠波停車場等項目即將建成開放,為市民游客送上接連不斷的驚喜。
記者看到,解放大橋邊的青年會已完成修繕,原本懸掛在外立面的空調外機不見了,恢復成紅磚灰頂的古樸面貌。在青年會西側,福州市歷史建筑之一的江濱西大道285號福勝春制茶廠舊址也完成修繕加固,將用作美麗閩江展示館。綠波停車場在設計上充分利用場地條件建設臨江親江的城市景觀公園及青年廣場,廣場下為地下機械智能停車樓。
海絲文化與碼頭文化相融合,傳統古韻與時尚活力相碰撞。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青年會、福勝春制茶廠舊址等歷史建筑的原貌,并在青年橋上布置近代以來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軸,讓人猶如徜徉在歷史文化的長河里,彰顯厚重的城市歷史文脈。與此同時,設計中融入很多科技理念,布局了智慧化停車場、5G場景應用、智慧燈桿、裸眼3D等數字應用場景,現代感十足。青年廣場、青年橋、青年舞臺、青年驛站充滿了青年人的活力,展現了現代年輕人的張力和創造力。
沒有了往日車來車往的喧囂,通透的濱江美景,在漫步時一覽無余。項目堅持山水城市、魅力水岸的本底不變,規劃設置了濱江步行街濱河觀景大平臺、青年會前廣場看江平臺、青年廣場城市景觀公園,進一步打開看江界面,最大限度展現城市濱江風光。同時,通過蒼霞碼頭、江心公園碼頭、煙臺山碼頭“三點對渡”,增加解放橋下步行棧道實現三線貫通,豐富了親水體驗,讓市民充分感受到閩江之美。
【臺江路徑】
悠悠閩都,親水臺江。去年來,臺江區搶抓“兩江四岸”環境提升機遇,以打造“閩江之心”為契機,一方面主動靠前,全面參與,保障工程進度,取得良好成效;另一方面積極融合提升上下杭、蒼霞街區、金銀里步行街、中亭街等文旅資源,將“閩江之心”打造成融合歷史文脈、國際元素、現代理念的山水城市會客廳、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地標,成為文旅商融合樣板。
“項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水平運營。”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通過保護閩江山水資源,挖掘商貿文化、碼頭文化、海絲文化,打造濱江高品質步行街、美麗閩江展示館、海絲廣場、青年會等,實現歷史文脈和濱江風光有機結合。在建設過程中,創新“市指揮部+屬地政府+市屬國企”管理運作模式,運用“政府主導、國企投入、銀行支持”融資機制,成立工作專班服務項目建設,快速推進項目實施。
瞄準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域目標,臺江區正在謀劃實施“閩江之心”二期工程,推進上下杭引進免稅店、品牌首店,提升金銀里步行街品質,加快“福”文化主題街區策劃,加快實施中亭街、福泰華庭、半島國際外立面改造提升和蒼霞新城二期建設,拓展提升碼頭文化風情街區、中亭街轉型升級,謀劃串聯形成精品文旅線路,利用承辦“海絲國際旅游節”主題活動、“數字峰會閩江夜話”等契機,提高“閩江之心”影響力、知名度,實現文旅商高質量融合發展。
寶地金融樓宇揚帆起航
打造“金融橋頭堡、總部新高地”金字招牌
【場景快閃】
在海峽金融商務區,一棟融合景觀、城市商務空間于一體的嶄新樓宇拔地而起,這便是由央企寶鋼集團在我省投資開發的首幢純白色甲級寫字樓——寶地大廈。
“寶地金融樓宇是臺江區打造特色區域金融中心和福建‘金融城’的重要支撐項目。項目去年10月竣工,現已完成招商50%,各企業正在陸續裝修入駐中。”臺江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寶地大廈位于全省金融業態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的區域,周邊高端產業與高層次人才集聚。為滿足現代金融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原有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的基礎上,對接引進興業數金、華福證券、璞城基金、寧波銀行、福建海洋絲路基金等項目,打造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正式開啟現代金融前沿產業鏈新賽道。
“臺江濃厚的金融氛圍和優質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對扎根臺江發展充滿信心。”興業數字金融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從產業布局、項目選址、簽約入駐等,興業數金落戶寶地大廈的每一步發展,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給予了最暖心的支持與全方位的服務。
據悉,臺江區創新央企屬地聯合招商新模式,“省市區”三級和企業多方聯動,統一規劃招商,并通過企業家大會等政銀企對接平臺,將臺江區最新、最優的惠企政策傳達給企業,完善總部經濟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助力優質項目平穩落地臺江,鞏固臺江金融產業集聚優勢。同時,結合“千名干部進千企”專項行動,建立區領導包干掛鉤,街道、部門齊上陣的三級服務體制,秉承“店小二”精神,為樓宇招商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切實解決項目建設和招商的痛點、難點。
【臺江路徑】
經濟發展,金融先行。近年來,臺江區依托金融業集聚資源稟賦,深入實施“引金”工程、產融示范工程、資本市場“榕騰計劃”,做強現代金融產業鏈,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
一組組數據是最有力的說明。臺江海峽金融商務區已成為目前全省體量最大、金融產業鏈最完整、金融稅收最高的區域,金融業集中度已躍居全省第一,集聚銀行總部和區域總部29家、保險機構43家、證券機構24家,1000多家金融、類金融機構,2021年金融業稅收已超過130億元,占全省四分之一。剛剛過去的一季度,臺江金融業增加值完成42.38億元,比增9.6%,排名全市第一。
接下來,臺江區將以樓宇經濟為發力點,科學做好樓宇規劃布局、超前謀劃樓宇產業定位、精準選擇樓宇投資招引,發揮金融聚集區的“虹吸效應”,進一步完善片區內金融生態鏈,力爭在三年內將寶地大廈打造成產值超五十億元的市級金融示范樓宇,促進樓宇經濟發展和產業集聚,全面打造福州“金融橋頭堡、總部新高地”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