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新村地塊改造啟動見證福州工業發展史,將開啟宜居新生活
福州晚報訊 臺江上海西新村地塊將進行改造,該地塊協商搬遷工作已啟動。昨日至5月31日為動員期,6月1日至7月5日分兩期搬遷封房。
三地塊總面積297畝
上海西新村地塊,位于上海街道萬象社區,東鄰白馬支路,西鄰西環中路,南鄰交通西路,北鄰斗池路,占地面積224.61畝,征收舊屋建筑面積約31.29萬平方米,涉遷戶數約3818戶。
同時,臺江區加快祖廟后、雁塔地塊改造前期籌備工作。包括上海西新村在內的3個地塊總占地面積約297畝,涉遷戶數4742戶,舊房面積約40萬平方米。
“這些地塊內房屋破舊,人口密度大,火災隱患、危房等問題嚴重影響群眾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迸_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拆遷改造將可切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住品質。
見證福州工業發展史
白馬路上曾有幾十棟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磚混結構房子,這片小區修建之初居民多為上海援榕建設的工人,因此命名上海新村。
據介紹,1950年5月時,福州將恢復與發展工業定為基本方針,從維持與恢復商業和私營企業著手,逐步達到恢復發展工業尤其是公營企業的目的。基于這樣的背景,一批職工陸續從滬入閩支援,福州掀起了工業建設熱潮。
《福州市志》記載,1956年,從上海搬遷至福州的上海華昌搪瓷廠,后改名為福州市搪瓷廠,成為福建省的第一家搪瓷廠。
從搪瓷廠到保溫瓶廠、玻璃廠、燈泡廠……周邊原是大片的農田菜地,后來發展到工廠扎堆,福州“工業路”名副其實。
為了保障援建工人的生活,福州市政府就在白馬河畔建起上海新村,成為福州工業發展的見證。
上海街道有關人士介紹,上海新村經過發展分為兩片。2010年,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新村東片開啟改造,并更新配套。多數居民原拆原遷,入住新建后的上海新苑。
此次征遷的上海西新村建于上世紀90年代,多數為框架結構,入住的居民除了援榕的上海職工,還有福州工業路上原來一些企業的工人和單位職工。此次征遷補償主要有貨幣補償、對接購買安置型商品房、產權調換等方式,居民可各取所需,開啟宜居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