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家園蝶變 厚植為民情懷臺江“蒼霞人家”生活館舉辦學習踐行活動
鄭和鑑分享“總書記與連家船”的故事。本報記者 葉誠攝
本報訊(記者 顏瀾萍)12日,一場別具特色的《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學習踐行活動,在臺江區“蒼霞人家”生活館舉辦。
20世紀90年代,蒼霞居民住在一片低矮破舊的棚屋區里。000年之后,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的關心下,這里相繼實施“安居工程”等改造項目。到2001年5月1日,社區3441戶近萬人的安置回遷房全部竣工。
“老蒼霞”唐慶旺作為蒼霞棚戶區改造的親歷者,接受了《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編寫組的采訪,出現在《別了,棚戶區》一文中。當天,他帶著現場群眾一邊參觀“蒼霞人家”生活館,一邊講述蒼霞從棚戶區蝶變為幸福新城的故事。
“你們看,這就是我當年住的房子,一家人擠在不到9平方米的木板房里,屋里沒有吃飯的地方,三餐都坐在家門口解決。”唐慶旺指著生活館墻上的一張老照片說。
這是一幢二層木屋,130多平方米的面積里住著7戶27口人,夏天熱得像桑拿房,必須不時往墻上潑水降溫;冬天四處透風,要層層糊報紙御寒。
“那時候,我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能有一套大一點的新房子,這個夢想在2001年春節前實現了。”唐慶旺說,改造后他家搬到60多平方米的單元房,生活越來越好。
如今的蒼霞新城,配套設施完善,社區管理健全。現場觀眾還實地參觀改造提升后的蒼霞新城社區,并參與助老愛幼志愿服務活動。
當天,連家船上岸定居親歷者鄭和鑑也分享了“總書記與連家船”的故事。
“通過活動,我進一步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尤其是‘蒼霞人家’生活館通過珍貴的圖文資料,生動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關心住房困難群眾、推動蒼霞棚屋區改造的歷史過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以后有機會要帶孩子來這里參觀學習,讓他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場群眾林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