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科技創新大獎, 全國僅9名中小學生獲得,我市占1名臺六小女生鄭晴天又獲殊榮
鄭晴天和她的科技創新作品。(團市委供圖)
本報訊(記者 李白蕾)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23日公布《關于頒發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決定》,由團市委推薦的來自福州市臺江區第六中心小學的鄭晴天同學光榮上榜。據悉,全國中小學生僅9人獲獎,鄭晴天成為我省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唯一一位中小學生。
臺六小是傳統科技特色校。據學校科技輔導員介紹,鄭晴天同學今年小學畢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尤為優秀,還曾獲福州市三好學生、市優秀學生干部、區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稱號。
團市委學少部負責人徐玉玲告訴記者,鄭晴天曾獲福建省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福建省盧嘉錫青少年科技創新雙料獎、連續3屆入圍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青少年AI機器人創意編程決賽并獲獎。今年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她憑借作品“DI碳測儀”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青少年AI機器人賽道創意編程賽亞軍。
“這是一款能幫助人們智能分析用電情況的監測系統,它既能精準探測家庭每個電器用電及碳排放量,又能為用戶制定合理用電方案提供數據依據,還能及時感知電器是否存在老化現象。”鄭晴天說。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鄭晴天的科技創新作品《綠色生活智能垃圾分類屋》還入圍第十七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國賽,官網公示結果為銅獎。據悉,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是經科技部批準的唯一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青少年科技活動獎項,評審條件極其嚴格。
鄭晴天介紹,智能垃圾分類屋的創作始于2019年5月。當時,福州開始全面推行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她便計劃設計一款能夠實現無人值守、語音識別垃圾分類、自動檢測、追本溯源的智能垃圾分類屋。經反復實驗,她在垃圾袋上植入RFID可回收芯片,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打造無人值守的智能垃圾分類屋。“在校園試用時,我將采集到的人臉信息、RFID數據,投放時間點作為唯一性特征,提供給學校作為溯源依據,最終完成了第一代作品。”
2020年,鄭晴天在作品上增加了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當人靠近時,收集桶會自動打開進行投放,做到無接觸投放。目前,她的智能垃圾分類屋已發展到第三代,作品設計中又增加了能夠實時獲取垃圾重量的功能,讓垃圾分類實現全程碳排放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