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們說!幸福不斷來“敲門”!
//
棚屋區改造親歷者
唐慶旺眼中的福州巨變——
幸福不斷來“敲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報告說到我們的心坎上了!”近日,年過七旬的臺江區蒼霞新城居民唐慶旺在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時感慨地說。
“紙褙福州城”是“老福州”熟知的一句話。曾經,蒼霞片區是福州一個典型的棚屋區,居民住的大多是木板房,年久失修,舊板橫斜,條件惡劣。“每到夏天,熱得像在桑拿房里,必須不時往墻上潑水降溫;到了冬天,四處透風,要層層糊報紙御寒。”對那時的居住條件,唐慶旺至今印象深刻。
改變,始于宏偉藍圖。20世紀90年代初,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編制“3820”戰略工程,推動實施“安居工程”“廣廈工程”,改善城市面貌,大幅提升人居環境水平。
2000年7月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的正午,走進擁擠悶熱的蒼霞棚屋區,與各級干部一起親身體驗群眾疾苦。他對居民代表說,“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一周后,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啟動。短短一年時間,新式小區拔地而起,唐慶旺和他的老街坊們拿到了屬于自己的新房鑰匙。
“住棚屋那么久,沒想到能夠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而且有自己的產權。”回首往事,唐慶旺眼眶濕潤。
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王露露說,作為社區工作者,將以“一切為了人民”作為根本出發點,全力以赴投入蒼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二期建設,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對此,唐慶旺充滿了期待。從一家三口擠在不到9平方米的木板房里,到原拆原遷搬進蒼霞新城,再到如今小區提升改造,他感慨道:“自從20多年前‘幸福來敲門’,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
//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臺江引發熱烈反響
蒼霞新城變變變 二期提升年底完成
蒼霞新城嘉盛苑煥然一新。
“這20年等于原地住了兩回新房,生活品質越來越好,作為蒼霞新城的居民,我感到很幸福。”18日記者在蒼霞新城遇到楊麗玉,她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蒼霞新城嘉和苑,小區空地上活動的群眾說起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大家反響熱烈。
今年69歲的楊麗玉見證了當年蒼霞棚屋區萬人大搬遷,一年時間蒼霞新城五大組團42棟高樓拔地而起,3441戶居民喜遷新居的“臺江速度”。住了近20年后,蒼霞新城開始改造提升,軟硬件設施更全了,有了活動中心、便民驛站、集中充電設施,小區物業管理更現代更智能,還建了“長者食堂+學堂”,讓居民在“家門口”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在蒼霞人家生活館,“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這里已成為福州市傾力打造的新思想實踐基地,是人們感悟為民情懷的一個重要場所。
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王露露介紹,這里除了展出蒼霞棚屋區從“紙褙福州城”代表蝶變為宜居新城的歷程,廣場上還經常舉辦各種節日活動以及日常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居民的生活。
去年底完成的蒼霞新城全方位改造提升一期工程,獲評福建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老城更新樣板項目第一名。臺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臺江區將繼續踐行“要以‘一切為了人民’作為城市建設的根本出發點”重要理念,全力推進蒼霞新城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努力破解民生難題,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據悉,作為閩江之心核心段內小區,蒼霞新城將主動融入核心段環境提升工作,堅持系統理念,補齊民生短板,利用零碎空間補齊養老托幼、醫療等服務功能,同時全方位凸顯人文歷史優勢,著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讓居民成為城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
截至目前,蒼霞新城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基礎設施改造部分,已完成嘉惠苑、嘉興苑、嘉盛苑纜化下地、雨污管道鋪設及道路墊層施工;立面建筑安全整治部分,嘉盛苑已全部完成整體落架,嘉華苑拆違修復進入尾聲,計劃月底完成落架。
該二期工程計劃年底全面完成,著力將蒼霞新城建設成為社區治理標桿、街區融合典范和舊城改造示范樣板。
來源:福州日報、福州晚報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