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進行時|臺江法院:培塑司法品牌 推深做實主題教育
主題教育進行時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臺江區各級各單位扎實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作風,在深學細照篤行上聚力用勁,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中國式現代化臺江實踐的充沛動能。
培塑“法相伴·更有福”品牌
創建“我為群眾辦實事”法院
臺江法院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綱”和“魂”融入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在先行融入第一批主題教育和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中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深度打造“法相伴·更有福”能動司法品牌,創新司法為民舉措、培育良好訴訟生態,爭當有福之州的法治“造福人”。今年以來,臺江法院審結各類糾紛14028件,人均結案數298.21件,位列全省基層法院第7位,累計發放執行款5.9億元。
厚植研學福
培育理論學習新風尚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筑魂,引導干警深學細悟思想精髓和豐富內涵,做到學習跟進、認識跟進、行動跟進。
1
嚴實謀篇
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謀劃安排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重點任務,制定《主題教育實施方案》,形成35項步驟清單,召開動員部署會7場次,確保主題教育各環節順利推進。
2
立體思悟
黨組中心組堅持“第一議題”理論學習制度,推行“領導示范學、干部研討學、庭室集中學、線上同步學和黨課講學、現場研學”的“六學聯動”模式,有序組織落實好分層次、全覆蓋的政治輪訓,在“蒼霞人家”生活館、福州市“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展示館開展聯學研學活動,舉辦主題演講比賽、感悟交流會6場次,全院干警參加學習教育覆蓋率達100%。
3
多維調研
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針對司法工作痛點堵點,在全媒體推送專題文章10篇,編發《新思想學習專刊》5期。班子領題確定8個調研意向,開展“四下基層”活動10場,針對銀行反映呆賬核銷周期過長問題,發出全省首份《預查廢證明》,有效推進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快速化解。
密織“和睦福”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四個萬家”優良作風,以創新基層治理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1
暢溝通察民情
搭建“近鄰黨建+法官樓長”融平臺,組織黨員進社區擔任“樓長”,今年來,“法官樓長”通過業主微信群推送法律知識和風險提示530余條,接受“鍵對鍵”咨詢2740余次,開展困難群體上門立案、入戶送法等“面對面”服務69場。
2
化糾紛解民憂
建立由律師、調解專家組成的“鄰里解紛小隊”,化解萌寵傷娃、喊麥造謠等鄰里糾紛137起,定制促進家庭教育、預防網絡詐騙等“普法菜單”8類。推進民間借貸、婚戀家庭等重點行業“四源共治”,增聘“執前”特邀調解員13名,開展“執擊一線”專項行動直播3場,首播當日點贊數超40萬人次。
3
優服務近民心
將法治元素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建成融平臺示范基地2個,幫助16個社區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微景觀”。創新推出“‘臺’有辦法”“普個法”法治宣傳欄目,開展普法服務、解紛服務、志愿服務和互助服務30余次,增進城市陌生人“鄰聚力”。
守護“健康福”
打造醫患解紛新模式
爭做“公平正義”的堅強守護者,善于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探索推進醫患矛盾“軟著陸”途徑。
1
端口前移
設立醫患糾紛巡回審判庭,與市醫調委簽訂訴調對接協議,在全市42家醫院上墻解紛流程圖示,推廣醫療糾紛訴前鑒定,提供訴訟風險預判,引導患者及家屬選用調解路徑解決糾紛223件,為當事人節省訴訟費90余萬元。
2
搭建平臺
推進建設醫患糾紛“軟著陸工程”,上線“醫患糾紛調確直通平臺”,引入700余名醫生、高校教授等成立咨詢專家庫,當事人可根據事故類型,隨機抽選專家參與調解、訴前鑒定、提供咨詢,增強調解工作信服力,促成和解結案并完成司法確認42件。
3
聯調聯處
打造“法院+醫調”解紛共同體,通過聯絡群實時通報典型案例、糾紛數據,召開視頻聯席會議3場,分析預警涉眾糾紛隱患21起,開展模擬調解、庭審觀摩等活動5場,邀請13位代表委員視察調研醫患糾紛巡回審判工作。
賡續“文脈福”
塑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時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深入實踐《〈福州古厝〉序》精神,牢固樹立新時代能動司法理念。
1
培育特色品牌
成立全國首家“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創新“三集中、三延伸、三機制”工作模式,在三坊七巷、上下杭、梁厝等古厝景點設置辦案點,構筑糾紛化解“半小時工作圈”,審結沈葆楨故居糾紛等案件17件,訴前化解“王家宗祠”征收補償、陳氏祖屋征遷等糾紛53起。
2
堅持“一體保護”
搭建“司法+專家+保險”協作平臺,選任“護厝法官”5名、聘請“護厝專家”7名,為20座古建筑修繕提供法律建議,協調區政府撥付專項資金80萬元,為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古建筑投保“財產綜合險”,構建歷史文化遺產“一體保護”體系。
3
延伸司法職能
輻射“臺江味”、“臺江非遺”等地域特色文化保護,組建知識產權普法志愿隊伍,對首批26家“臺江味”老字號進行走訪調研,引導企業、個體戶樹立品牌意識,亮點舉措被中央電視臺《美好生活法治護航》節目采編,登上微博熱搜話題排行榜。
激揚“富裕福”
煥發市場主體新活力
堅持把主題教育與推動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以高質量司法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績實效展示省會城市核心區法院的忠誠擔當。
1
守好錢袋護安心
深化打擊養老詐騙、電信詐騙專項行動,實行“流程全聯動、追贓全方位、宣傳全天候”三全辦案機制,今年來辦結相關案件13件56人,為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249萬元,向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3條,制作揭露詐騙“套路”手法專題微視頻3期。
2
司法護航增信心
落實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部署,創新“預處罰通知”舉措,運行“活查活封+信用承諾”執行方式,對暫時困難企業“放水養魚”,促成涉企執行和解173件,盤活企業資金15.67億元,解除限高130次。制定《營商環境動態監測工作方案》,開展“千名執行干警進千企”活動,選派法官“一對一”對接“百億商圈”,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走訪調研7場,現場提供法律風險防控建議23條次,讓企業和經營者更愛投資臺江。
3
提速增效保舒心
探索實踐金融糾紛多元調解機制,成立“一站式金融協處中心”,打造“互聯網+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糾紛一體解決方案,通過案前定制“調解套餐”、案后理財管家介入等方式,快速辦結糾紛3226件,案均用時同比下降48.6天,涉訴標的額達50億元,實踐成果在最高院答復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中被點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