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區改人車分流 出大招贏群眾滿意
“誰家的電動車擋住路口了!過都過不了!”“小區充電樁太少了,下班回家晚一點,充電都排不上隊。”“電動車開太快了,孩子在小區里玩都覺得不安全。”近日,圍繞電動車停放、充電等問題,鰲祥佳園二期小區的居民在微信群里討論得十分激烈,怨言頗多。
鰲祥佳園二期作為典型的安置型小區,常住人口3000多人,密度比較大,小區電動車多達1100多輛。由于前期未規劃充足的停車空間,可供居民使用的充電樁僅有100個,加上人車混行,小區管理難度大。不少居民圖方便,經常在小區內插空就停,堵塞通道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居民正常出行,偶有居民跟電動車發生剮蹭碰撞,而且因堵塞消防通道、樓道入口等緊急通行要道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小區第一書記王丹領題即辦,實地走訪并查閱大量小區管理案例,規劃行車路線、停放區域、管理措施等人車分流方案,召集小區居民、物業代表等共同商討停放點及配套設施建設問題,向心存疑慮的居民做好溝通解釋工作。經多次協商,最終在地下車庫劃出一塊區域供電動車停放,為了方便居民充電,還同步規劃新增200個充電樁。如今,小區電動車停放整齊劃一、井然有序,小區路面整潔了,樓道暢通了,居民臉上的笑容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小區第一書記秉承的初心,以為民排憂、辦實事為落腳點,用心傾聽居民訴求,用實際行動回應居民的關切,切實把居民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實處,讓居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