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央媒集體點贊臺江辦的這件好事!
這兩日
多家央媒高頻聚焦
福建堅持35年通過“四下基層”
傾聽民聲、體察民情、
匯聚民意、化解民憂
把心貼近人民
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
相繼在頭版、頭條發表視頻、文章
其中
臺江辦的這件好事也上版了!
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人民日報》原文如下——
福州臺江區蒼霞新城社區居民唐慶旺至今還清楚地記得,2000年7月2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他們家。房屋是木板拼接的,狹小逼仄,不足9平方米,擠著一家三口。當時正值炎炎夏日,屋內猶如蒸籠,十分悶熱。
習近平同志說:“我們在中午最熱的時候來看,才能真正體會到住棚屋區群眾的困難和疾苦。”
“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盼,把好事辦好。”幾天后,蒼霞棚屋區拆遷改造工作正式啟動。
2001年8月,唐慶旺拿到了新房鑰匙。“60平方米,亮堂舒適,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濕潤。
如今,蒼霞新城社區正在進行新一輪改造提升,完善水電管網,規劃停車位,新建黨群共享空間、便民服務驛站、兒童樂園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露露說:“小時候,我也住在棚屋區。是當年習近平同志幫我們圓了安居夢。我要接續奮斗,把好事辦好,讓社區更宜居,讓居民更幸福。”
歲月流轉,不變的是初心、是情懷,時空更迭,傳承的是使命、是責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報道如下——
央視新聞聯播12月6日播出【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 矢志為民造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12月7日報道《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丨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 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光明日報》原文如下——
我生在蒼霞,長在蒼霞,在社區工作了十多年。這些年里,我把“四下基層”裝在心里,見證著社區的發展,也在為群眾服務中進步成長。
20多年前,蒼霞棚屋區曾是“紙褙福州城”的代表。我家和鄰居一樣,住的大多是木板房,年久失修、舊板橫斜。“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2000年7月,在蒼霞棚屋區座談會上,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承諾啟動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短短一年時間,蒼霞新城拔地而起,3441戶居民搬進新居,我們的生活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9年,我來到蒼霞新城社區工作,在這片我成長的地方相繼擔任社區委員、社區黨委書記和主任。經過20余年的歲月變遷,蒼霞新城逐漸變得老舊了,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破舊、停車位和便民公共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
2021年,在福州市、臺江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推動下,蒼霞新城啟動了全方位改造提升,迎來又一次“蝶變新生”。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堅持“五個一”工作法,即干部隊伍派往一線、思想工作做到一線、議事協商在一線、排憂解難到一線、工作成效體現在一線,挨家挨戶發放居民改造需求問卷,向居民詳細解讀改造政策。有部分頂樓居民因為拆除違建損失了廚房等部分功能區,對改造工作非常抵觸。我逐戶了解居民心結,積極對接施工單位,盡量減少改造對居民的影響。最后不僅順利拆除違建,也最大程度保護了居民權益,得到居民的認可。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如今,蒼霞新城社區居住著約1.3萬名居民。作為社區工作者,大家始終秉持為民情懷,講好蒼霞“新”故事。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四下基層”的精神要義,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把學習成果融入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中。社區把便民服務端口前移進小區,就近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電表,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門服務;為高齡患者主動聯系醫院治療,提供志愿陪護……這都是我們為提升服務水平而推出的最新舉措。
《新福建》原文如下——
把“四下基層”作為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重要渠道——
位于閩江之畔的福州市臺江區蒼霞新城,曾是當年福州征遷數量最大、搬遷速度最快的改造項目。20多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這里人口逐漸密集,公共配套設施不足、社區空間相對擁擠的問題日益凸顯,群眾意見比較集中。
臺江區委、區政府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老舊小區改造再次按下啟動鍵。如今,黨群共享空間、便民服務驛站、兒童夢想樂園……一系列便民利民設施,讓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社區工作必須聽民聲、察民情,直面焦點、難點問題,把群眾需求落實落細,讓百姓關心的問題在社區得到解決。”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王露露說。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福建
? +
+
公開征集
請大家積極報送日常新聞線索(圖片、文字、視頻等)至臺江區融媒體中心郵箱,我們將擇優刊登。
電子郵箱:
tjqrmtzx2021@163.com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