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新增17處傳統風貌建筑!分布在這……
為進一步加大臺江區歷史文化保護力度
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
保留歷史記憶
彰顯地域特色
經區政府研究
確定楊氏家祠等17處建筑
為臺江區第二批傳統風貌建筑
近年來,臺江區持續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建設協調發展,此前已公布了臺江區6處第一批傳統風貌建筑。
本次公布的第二批傳統風貌建筑包含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內楊氏家祠等15處,南公河口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內路通街46-48號1處,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內依春酒庫舊址1處;建筑類別包含傳統民居、金融商貿建筑、工業遺存等,充分展現了臺江區商貿繁榮的歷史特色。
名單如下
↓↓↓
一起找尋曾經的記憶
楊氏家祠
楊氏家祠位于合春巷6號,建于民國初年,是合春楊氏家族第三代楊文疇在事業的頂峰時投資興建的。建筑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四間,為合院式古民居。大門上方有“楊氏家祠”四個大字。大門兩側石刻對聯“日月爭光際遇三朝征亮節,星辰在手文章一代溯先芬”,既表明了楊氏祖先事業興旺、時運昌盛、節操堅貞、德行高尚,又暗指楊家文字輩成就斐然。目前,該建筑正在修繕中。
下杭路88號
下杭路88號為合院式建筑,建筑共三進,第一進原為福州市八閩貿易經營部,由門頭房、兩側外廊與主座構成,主體構架為穿斗式木構架,屋頂為硬山頂,主座為三開間五柱進深;第二、三進均進為工業建筑,主體構架為木質三角桁架,第三進為半框架結構,整體屋頂為連續單坡屋面。建筑穿斗式木構架、門窗、雕花、三角桁架、石柱等構件精美,具有時代特征性。
德發京果行舊址
德發京果行舊址位于下杭路144號,坐北朝南,為中西合璧式磚木結構建筑,前店后棧,頗具規模。德發京果行由莆田黃石鎮徐姓于19世紀末在下杭路擺京果、雜貨地攤開始發家,逐漸成為清末民國時期上下杭區規模最大的京果行。京果行就類似于今天的食品商店。舊時“德發”京果行連同“德余”“德康”“德昌”三家京果商行,合稱“四德”,盛極一時,有“京果水?!敝雷u。
下杭路136號
下杭路136號為典型福州近現代工業廠房建筑,坐西北朝東南。建筑共四進,第一進建筑為三層磚木結構民國樓;第二進建筑為單層近現代廠房,跨式磚木屋架結構,雙坡屋面;第三座建筑為三層磚混結構,四坡屋架;第四進建筑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筑。建筑木質三角桁架、混凝土框架結構、門窗樣式、木欄桿等均反應了民國時期至建國后的形制演變,具有時代特征性。
依春酒庫舊址
依春酒庫舊址位于德鏡弄4號,外觀為三層青磚樓,內部為木質構造。過去福州的釀酒作坊稱為“酒庫”,民間俚語說“一杠杠,二染缸,三當店,四鹽莊”,“杠杠”便是酒庫的代稱。解放前,蒼霞洲德鏡弄的“依春酒庫”和白龍庵的“玉春酒庫”、南門外馬道街的“瑞春酒庫”以及倉前山洋洽的“民天食品廠”,并稱福州四大酒庫。
下一步,臺江區將按照《福建省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條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加強對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管理工作,落實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措施,共同做好臺江區歷史文化保護相關工作。
END
來源:福游臺江
? +
+
公開征集
請大家積極報送日常新聞線索(圖片、文字、視頻等)至臺江區融媒體中心郵箱,我們將擇優刊登。
電子郵箱:
tjqrmtzx2021@163.com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