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上臺演出了!臺江這位“80后”,厲害了!
春節期間,前往閩江之心的游客絡繹不絕。江畔微風徐徐,大家在享受美景的同時,還可能留意到耳旁傳來的十番音樂。
演奏者正是十番音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0后”王增鑫。
作為傳統音樂的“發燒友”,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老天華新掌門、第六代傳人。
王增鑫精通各種傳統樂器演奏。
01
老天華是一家樂器鋪,由福州人王仕全在茶亭成立。
這里以制作閩劇、十番音樂所需的樂器為主,早期叫“天華齋樂鋪”,后改名“老天華”,至今已經歷200多年的風雨。
2006年茶亭街改造后,老天華在白馬南路大廟新村重新開張。
位于白馬南路的老天華樂器。
2009年,老天華樂器制作技藝被認定為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老天華”品牌被認定為第二批中華老字號。
02
開朗、健談,是朋友們對王增鑫的印象。
說起各種樂器的選料、工藝技巧、售后維修等,王增鑫津津樂道,有許多自己的見解,這是因為他出生于“樂器世家”。
王增鑫在演奏福州傳統樂器狼杖。
據了解,老茶亭街自古便是福州繁盛之地,也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藝街,最鼎盛時,手工藝作坊達百家之多。
“這是一把福建月琴,上面還鐫刻著‘茶亭老天華’繁體字樣,是祖上于清朝年間制成的,如今收藏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博物館。”王增鑫拿出一張照片,向記者介紹老天華曾經的輝煌。由于歷史原因,老天華的部分資料已缺失,實屬遺憾。
王增鑫說,他從小就接觸這些傳統樂器,十分感興趣,一有空就會跟著父親學習制作技藝。
王增鑫和父親王道武一起制作逗管。
店鋪里的樂器都由手工完成,但傳承的技藝不是一成不變的。
根據顧客的反饋,對于部分樂器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妥之處,王增鑫會嘗試改良。
走進老天華,能看到墻上掛著的椰胡,那便是他改良后的產品。
椰胡上雕刻了蝙蝠與龍爪等圖案。
03
平時,王增鑫也喜歡聽這些傳統樂器演奏的閩劇、越劇、京劇等。
王增鑫對十番音樂也頗有研究。他目前是臺江區茶亭十番音樂研究會副會長、茶亭十番樂團成員、福州市藝術學校傳授茶亭十番音樂的特聘老師。
2022年,福州市街頭藝術節啟動儀式上,王增鑫作為臺江十番樂隊成員登臺演奏。
王增鑫與女兒齊奏十番曲目。
今年春節期間,他受邀到閩江之心演奏十番音樂。
04
傳承傳統技藝,就要不斷嘗試“新玩法”。從父親手上接過老天華后,王增鑫有了自己的思路。
王增鑫和父親王道武探討修復一把琵琶的工序。
“這項技藝應該被互聯網記住。”王增鑫認為,互聯網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資料。
他嘗試開設網站,介紹老天華的歷史故事和經營理念等。
在一些社交賬號上,他還時不時更新自己的維修成果,通過網絡讓更多地區的人看到老天華的制作技藝。
修復一件樂器常常工作量頗大,需耗時數日。
許多專用工具是拿廢棄的樂器部件加工出來的。
此外,王增鑫也嘗試從事電商,拓展一部分外地市場。
05
“傳承,不是非得名揚天下,我要做的就是把這項技藝保存下來。”
對王增鑫來說,存在就是最大的價值。
王增鑫在演奏福州傳統樂器逗管。
接下來,他計劃結合老天華的手藝將樂器設計成文創產品——把樂器按一定比例縮小,使其成為可供觀賞的擺件、掛飾等。
“‘Q版’的樂器,一定會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王增鑫指著身旁的樂器說道。
來源:福州晚報
? +
+
公開征集
請大家積極報送日常新聞線索(圖片、文字、視頻等)至臺江區融媒體中心郵箱,我們將擇優刊登。
電子郵箱:
tjqrmtzx2021@163.com
求分享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