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首秀!奏響臺江非遺保護新樂章
福州晚報聚焦臺江
從教室到九日臺音樂廳,
從無人到59人……
茶亭十番音樂
奏響非遺傳承新樂章
22日,十番鄉音系南臺——福州番什遛少兒十番樂團專場音樂會在九日臺音樂廳舉行
22日,來自福州番什遛少兒十番樂團的團員們走進九日臺音樂廳,用主題為“十番鄉音系南臺”的專場音樂會,奏響臺江非遺保護新樂章。
本場音樂會由臺江區文化館發起,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臺江區委宣傳部主辦,福州市文化館、臺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臺江區旅游事業發展中心承辦。
場地
從教室到九日臺音樂廳
22日19時30分,《中國秧歌》拉開了專場音樂會的序幕。舞臺上,一群青春洋溢的孩子盡情演繹著傳統古韻,令人頓生穿越時光之感。
隨后,《秦樓月》《十番鑼鼓》《一只鳥仔》《高山青》《雁來云》《臺江故事》等蘊含時代特色的十番音樂和民族管弦樂佳作輪番奏響,師生們默契的配合和精湛的技藝,讓觀眾沉浸式感受茶亭十番音樂的魅力。
“平時我們只能在文化館教室里練習,這樣站在大舞臺上演出的機會來之不易。樂團的第一次專場音樂會能有這樣的效果,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我為他們驕傲。”臺江區旅游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永強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臺江區文化館館長吳靜介紹,為了本場音樂會,他們籌備了大半年時間,音樂會主視覺、場地、主題、表演曲目等,事無巨細都一一認真準備。其中,《秦樓月》《十番鑼鼓》是邀請著名作曲家楊春林老師,為樂團量身編配的節目;《臺江故事》是臺江區文化館原創歌曲,經過青年作曲家聶志勇改編后,細膩刻畫了優秀的歷史文化在臺江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故事。
“讓年輕一代加入到非遺保護和傳承中來,很有必要!”演出結束后,觀眾們紛紛表示,這不僅是一次精彩演出,更是茶亭十番音樂在新時代的傳承和創新。
人員
從0到59
茶亭十番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才能充分挖掘茶亭十番音樂的文化內涵,提升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臺江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臺江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積極行動、靠前指導,充分發揮區文化館文藝工作職能,牽頭組建一支民族管弦樂為基礎、茶亭十番音樂為特色的少兒民族樂團。
組建樂團的消息發出后,很快就吸引來60多人報名。經初步篩選,30余人入選樂團。
團員有了,師資怎么辦?經過多方奔走,臺江區文化館聘請省內一線民族管弦樂指揮家與演奏家,組成了近10人的教學團隊。臺江區文化館業務干部計嘉菁介紹說,當時不少老藝人聽到樂團缺老師,都自告奮勇站出來,為團員們進行專業訓練。
2023年,福州番什遛少兒十番樂團開團。每周五晚,訓練課準時開班,每年暑假還有一周的全天候集訓。經過不斷地嘗試、磨合和練習,樂團日益壯大,至今已有59名團員。此外,臺江區文化館還開設公益班,為樂團培養后備力量。“在這支年輕的樂團中,我們既保留傳統的民間十番音樂,也追求現代審美的創新十番音樂。臺江區能組建出這樣一支樂團,對于民間音樂的保護、傳承、發展是極有意義的事情。”福州番什遛少兒十番樂團特邀指揮、青年作曲家聶志勇表示。
傳統十番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鑼、狼串、大小鑼、大小鈸、清鼓等10種。對孩子們來說,這些樂器別說會彈奏,有些就是聽也沒聽過。但令人感動的是,不少孩子主動從人數較多的古箏聲部轉到了其他聲部,從零開始學習不熟悉的樂器。
“目前排練場地、經費是困擾樂團的大問題。借此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社會力量加入,為茶亭十番音樂的傳承鼓與呼。”吳永強表示。
非遺保護
從傳承到創新
如何讓茶亭十番音樂這項非遺不斷煥發生命力?“我們創建少兒樂團,讓茶亭十番音樂以更年輕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本次音樂會通過師生同臺表演,以老帶新,59名團員就像59顆小火種,凝聚了茶亭十番音樂傳承與保護的星星之火,也讓茶亭十番音樂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吳永強說。
目前,臺江區已在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臺江第四中心小學、福州市老年大學、福州市盲校、福州市藝校等學校和單位開設茶亭十番培訓基地,由老藝人親自傳授和培訓。
此外,臺江區出版了《福州茶亭十番音樂合奏訓練》(教材)、《臺江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等書籍,錄制了《臺江區非遺專題片》(紀錄片)和《茶亭十番音樂》專輯視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未來,臺江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注重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構筑非遺保護新格局。(記者 林舒穎/文 葉誠/攝)
來源: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