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深改辦關注臺江:實施“五項機制” 打通基層監督“神經末梢”
近日,福建省委深改辦主辦的《福建改革情況》第60期發布臺江區紀委監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積極探索基層監督的有關經驗做法。一起來看全文。
《福建改革情況》第60期截圖。
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紀委監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積極探索基層監督有效路徑,實施“室組街”“1+X”“知督促評”“區塊化”“聯系點”監督等五項機制,持續破解制約基層監督的實踐難題,激發基層監督新效能。
一、實施“室組街”聯動監督機制,凝聚專責監督合力。
健全完善“室組街”聯動機制,優化調整區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掛鉤街道聯系點,將日常監督、信訪舉報、線索處置、審查調查“打包入片”,每月開展一次下訪,每半年召開一場務虛會。各街道紀工委監察組扛牢屬地監督責任,發揮“底數清、情況明”的屬地優勢,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協調職能部門加強專業指導,為監督工作提供業務支撐,區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提供紀法保障、協助查缺補漏、共研疑難問題,破解力量配備弱化、年齡結構老化、監督機制僵化、熟人社會泛化等難題。如,針對某街道有關人員在群租房整治中存在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區紀委監委啟動“室組街”聯動監督機制,由相關紀檢監察室牽頭,委領導包案提級辦理,進行追責問責,并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推動建章立制,召開警示教育會,做好紀律處分“后半篇文章”。
二、實施“1+X”監督機制,激發職能監督活力。
鞏固拓展“1+X”監督內涵外延,堅守“1”的監督職責定位,督促“X”部門主動、具體、有效履職,并根據不同監督任務確定“X”監督部門,發揮其專業優勢和技術優勢針對性開展監督,充分運用聯席會議、信息移送、監督檢查、情況通報等機制,形成監督檢查與執紀問責的良性互動,確保監督常在。如,立足臺江區古厝資源豐富的區情,將古厝保護監督工作納入政治監督的重要范疇,著力打造監督工作品牌,推動文旅、住建、資規、公安、消防等“X”部門有效發揮職能監督作用,督促區法院創新打造“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并聯合設立古厝糾紛案件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專線,形成古厝糾紛化解的“半小時工作圈”。
圖為臺江區紀檢監察干部在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開展日常監督工作。
三、實施“知督促評”監督機制,提升有效監督能力。
堅持以“知”為先,常態化舉辦“濱江清正講堂”,用好“師徒幫帶”機制,學深悟透“國之大者”,對專業性較強的監督工作強化政策與專業知識學習,做到“知精神、懂業務”;堅持以“督”為主,針對工程建設等項目多、資金量大、權力集中的領域,成立重大項目廉潔監督工作專班,強化對項目招投標、實施、評審過程中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堅持以“促”為要,健全臺賬管理、督查問責、“回頭看”等制度機制,推進“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堅持以“評”為本,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準,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提出意見建議,提升群眾滿意度。如,以區屬國企紀檢監察機構為“橋梁”、各有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為“前哨”,及時掌握區內工程項目,梳理廉政風險點,謀實思路、破解難題。
圖為臺江區紀委監委堅持以“知”為先,在古厝內開展勤廉教育活動。
四、實施“區塊化”監督機制,增強及時監督效力。
制定常態化監督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實施方案,將全區街道劃分為10個監督區塊,組成由區紀委監委領導帶隊的10個監督小組,結合日常監督和問題線索辦理,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高質量開展國有(集體)房產清理、征地拆遷、防臺防汛等重點工作區塊化監督,推動“屬地認領、網格監督”做法落在實處。
五、實施“聯系點”監督機制,釋放外部監督潛力。
把監督“探頭”架到最前線,在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中建立營商環境監測點,暢通紀企溝通渠道,靠前了解企業急難愁盼,精準查究問題,督促解決困難;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監督中,選取“蒼霞人家”生活館、侯德榜名人展示館、古田會館、永德會館、舒敘茶館等一批亟待保護、正在修繕或已經活化利用的古厝,掛牌設立古厝保護監督工作聯系點,進一步拓寬群眾監督渠道,依托聯絡點開展普法釋紀、監督檢查、線索收集、交流會商等工作。如,通過“聯系點”監督機制,發現汀州會館存在商戶長期違約占地經營問題,使用單位落實保護管理責任不力,未催繳租金且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回收,區紀委監委及時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并督促指導相關單位啟用司法程序追回商戶欠繳租金及場地占有使用費。
來源:《福建改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