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臺江蒼霞,漫步“萊茵河畔”!
開欄語
從碼頭埠岸,到江海門戶,通達的水路,造就了臺江曾經的繁華。時光荏苒,走進如今的臺江,歷史與現代交織,傳統與潮流碰撞,城區面貌日新月異,濱江福地幸福不斷升級!
本期,臺江區融媒體中心與福州新聞網聯合打造的《遇臺江》系列短視頻,將開啟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CITYWALK,帶你漫步郁達夫筆下的“萊茵河畔”。
本期視頻
我們漫步臺江
走進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名片】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毗鄰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街區以商業、居住、旅游、文化等復合功能為主,是一條具有濃郁的中西合璧建筑文化和典型閩商文化特色的風情街。這里還“藏”著全國首個“福”文化主題街區。
時下榕城,春光正好
春風,吹過閩江北岸
到了令人流連忘返的蒼霞
美食、行人、街市
走進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徜徉中平路
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人文氣息
直奔人心的,是舊時光的印記
百年前,這里不僅商貿繁華
更是妥妥的“福州名片”
要問酒家,少不了中平旅社
中平旅社:建于民國時期,前身為1914年創辦的“嘉賓洋菜館”,因出品了福州的第一塊牛排而曾紅極一時,與聚春園、廣聚樓、聚英樓、河上酒家等當時的福州名菜館齊名。
若尋美食
必打卡浣花莊
浣花莊,原經營西洋菜和福州菜。閩菜“大神”卓玉水曾任主廚。招牌菜“太極芋泥”“雪山潭蝦”“書包魚寶”等名聞榕城。
相傳,郁達夫也是這里的常客
他曾說
中平路是“中國版的萊茵河畔”
是福州的“十里洋場”
浣花莊斜對角
武狀元宅邸的燕尾脊依然凌厲
紅磚、青瓦
訴說著往昔
黃培松故居,建于清末至民國時期,是福州市現存唯一的武狀元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活化利用為福州市美術館。
中平路102號
是南方日報社舊址
1938年7月,《南方日報》社原社址遭日機轟炸,由城內道山路遷址至中平路。1949年初,其遷往于山山甲尾。
這里承載著風起云涌的過往
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讓它成了年輕人鏡頭里的“出片圣地”
眼尖的你肯定也發現了
這里還藏著“福”文化主題街區
“沾福氣啦!”
愜意的午后
來一碗“耳聾伯”元宵吧
用美食點亮味蕾時刻
沉浸式體驗什么是老臺江
走過石板路
觸摸老建筑
蒼霞,用鮮活的故事告訴我:
街巷有錯落
時光亦有平仄
認識蒼霞
宜早不宜遲
趁著春光正好
遇臺江,逛蒼霞
來一場煙火味十足的citywalk吧!
來源:區融媒體中心、福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