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源頭活水 落實八項規定|隔山隔水,隔不斷調研路老區情
福建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閩西,毛澤東寫下了經典著作《才溪鄉調查》,讓調查研究的“源頭活水”,在八閩大地汩汩流淌。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經常深入老區調查研究,進村入戶,噓寒問暖。他每到一地,都要看望革命“五老”人員和優撫對象,與他們拉家常、話發展。
世紀之交的1999年,是新中國成立50周年。把什么樣的老區帶入21世紀,習近平在思考,也在深入調研。

1999年11月,習近平在永定暴動舊址——金谷寺前慰問“五老”人員代表。圖源:《福建日報》
1
翻山越嶺入老區
1999年1月8日至12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花了四天半的時間,走訪了部分閩西籍革命前輩的家鄉,看望慰問老區群眾。
嚴冬時節,冷雨霏霏。這些革命前輩的家鄉都位于偏僻山區,道路狹小彎曲,有的地方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到達。
一路翻山越嶺,習近平深入武平、上杭、長汀、新羅的十幾個鄉鎮,看望了閩西籍革命前輩鄧子恢、陳丕顯、楊成武、劉亞樓、鄧六金的家屬,慰問老紅軍、革命“五老”人員、特困群眾。
老區人民用鞭炮和客家酒釀熱情歡迎習近平。一些老紅軍特地穿上當年的軍裝,戴上功勛章,一些革命“五老”人員捧出了珍藏多年的獎章、榮譽證書。習近平拉著他們坐下,聆聽當年革命歷史,關心前輩生活。
聽說習近平要來看望慰問,劉亞樓將軍的弟弟、失散老紅軍劉亞東喜出望外,跑到公路邊迎接。
習近平拉著劉亞東老人的手,邊走邊問家庭情況,聽他講述往事。
當習近平給老人遞上慰問金、年畫時,劉亞東老人的家屬提來一壺自釀黃酒,執意要請客人們品嘗一杯。習近平舉杯祝愿老人健康長壽,家庭幸福。
2
不要忘記老區
同年7月7日,習近平來到泰寧縣新橋鄉嶺下革命老區基點村走訪調研。
在老游擊隊員黃炳茂家正廳,習近平與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黃炳茂家人拿出自己種的芙蓉李、西瓜、花生,招待習近平。
黃炳茂高興地端出自家釀的米酒向習近平敬酒,習近平非常豪爽地一口氣喝掉,并說:“好酒!”接著,習近平又端起酒杯回敬老人,并專門向老人的兒子兒媳敬酒,感謝他們把老人照顧得很好,夸他們很有孝心。
習近平對黃炳茂老人說:“要注意身體,酒要少喝一點,喝好一點。”他還仔細詢問老人有什么愛好,身體好不好,目前有什么困難。
“右眼看不見了,當年干革命鬧的。”不由自主地,黃炳茂抬起蠟黃、青筋凸起的右手,摸向右眼。
聽著老人講述戰斗經歷,大家仿佛回到了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
就在現場,習近平深情地提出:不要忘記老區,不要忘記老區人民,不要忘記“五老”人員和革命干部……
“好茶好酒好日子政策英明,隔山隔水隔不斷老區情誼。”這是貼在黃炳茂家門上的對聯。習近平一邊誦讀,一邊邀請黃炳茂在他家門口合影。
也在這一年,習近平先后四次來到閩西、閩東、閩北革命老區調研,提出了他的“世紀思考”:老區人民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事業,孕育了革命,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已經50周年了,老區的面貌怎么樣,這是一個標志;把一個什么樣的老區帶入21世紀,這也是一個標志。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與否的體現,也是我們為革命理想而奮斗,最終能否達到理想目標的一個體現。
發展是硬道理。“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必須依靠加快發展。習近平多次強調,在加大老區扶持力度的同時,“老區人民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鐵心拼搏,盡快走上致富之路”。
棉花灘水電站、贛龍鐵路、梅坎鐵路……福建老區建設傾注著習近平的心血。一次次考察調研,深入群眾,為老區發展找到了方向。

1999年11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在棉花灘水電站調研。圖源:《福建日報》
中央八項規定,把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寫在了第一條。調查研究是洞察大勢的“望遠鏡”,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是科學決策的“地基樁”,是改進作風的“磨刀石”。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調查研究永遠在路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都要詳細了解老區人民的生活狀況,看看鄉親們的生活有沒有改善,還有哪些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還有哪些工作要進一步加強。
2014年在福建古田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把10位老紅軍、軍烈屬和“五老”代表請到一起座談,拉著老同志們的手,噓寒問暖。他深情地說,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
2021年3月、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惦記著老區蘇區的發展,殷殷叮囑要“推進老區蘇區全面振興,傾力支持老區蘇區特色產業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等。”“壯大縣域經濟,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來源: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